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又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因此,农业结构调整,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把农业结构及其调整作为研究的对象,力图通过对我国农业结构的内涵、形成发展的过程、存在的问题、调整的方向和原则、调整的思路等问题,进行多维透视、全方位的研究,来探索农业结构调整同农业发展、同“三农”问题的解决、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逻辑联系。主要研究的内容有: 1、通过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含义、构成要素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对我国农业结构的形成、演变和存在问题的表现、成因、后果分析;对农业结构与农业市场化发展、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与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关系的分析,来论证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认识到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客观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现实要求。 2、在基本理论和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依据新时期农业结构状况和国内国际市场现实和将来的需要,对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部门内部产品的比例关系进行战略性调整,使结构日趋合理,并逐步建立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围绕着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重点研究了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坚持和把握的原则:要坚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化原则;产业化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农业保护原则。 3、依据上述农业结构调整的客观必然性和调整方向、原则的研究结论,重点研究分析了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性因素。分析了农业生产主体构成和主体行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农业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行为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等因素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提出了发挥农业生产主体的作用,大力进行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政府农业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农业管理观念和方式,构建现代农业管理体制等保障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