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以来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70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世界进入全球化3.0时代,高等教育出现全新样态并肩负新的全球使命。国际化正是各国高等教育融入世界高等教育体系,在全球化知识经济社会竞争的必然现实和时代要求。面对这一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印度独立以来,经过七十余年持续发展和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此发展过程中,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其他非西方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随着1947年民族独立,印度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启新征程。独立以来,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巨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根植于当时的环境中:冷战前后国际政治局势变化赋予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的政治使命;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经济自由化改革拯救了濒临崩溃的印度经济,随着席卷而来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印度对外联系逐渐紧密,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加深;复杂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变化也为国际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考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开启了不同阶段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其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以受援施援为特征的战略合作期(1949-1990年),在美苏两个阵营的援助和支持下,印度加快国内高等教育的建设,同时主动提供教育援助积极争取第三世界力量;(2)以适应趋势为选择的变革过渡期(1991-2013年),印度开始主动回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促进知识经济转型,并逐步开放高等教育服务贸易;(3)以大国重塑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期(2014年至今),莫迪执政后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印度政府的政策重点之一,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全面提升印度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来说,印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被动接受或主动开放,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化发展,各阶段体现出印度政府不同的战略目标。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层面的动因。基于简·奈特(Jane Knight)构建的动因分析框架,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可以总结为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四方面。建立全球领导大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印度推进国际化的政治考虑;知识经济时代到来、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出现以及经济自由化改革是促使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动因;文化动因主要基于跨文化交流和推进文化外交的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建设世界领先的高等教育枢纽是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学术动因。宏观政策支撑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包括不同层次的教育法规、方针、政策和具体计划,基本形成从国际法规、全国性政策法规和地方性具体政策相结合的政策体系。针对当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印度在政策实践过程中重点围绕四个方面采取行动,一是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拓展,逐步实现对《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的承诺;二是规范跨境高等教育,在多次讨论之后,持续修订《外国教育机构法案》;三是以大学排名和世界一流大学为着力点,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四是通过强化国家“软实力”的国际化要素加强高等教育的区域辐射力。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遵循了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以学生和教师为代表的人员流动,其中国际学生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最突出表现,近年来教师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第二,高等教育项目和机构的跨境流动,双联项目、双学位联合学位项目、特许经营项目和远程项目是主要的项目流动形式,海外分校和虚拟大学是印度高等教育机构跨境流动的代表。第三,作为跨境高等教育最新形式的教育枢纽是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重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印度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印度不仅成为地区内的政治、经济领袖,也成长为地区的高等教育枢纽,莫迪上任之后,打造全球高等教育枢纽成为新时期的目标。第四,以“在地国际化”为核心的课程建构,不仅针对国际学生,也将“国际化”维度融入到本国学生的教学中,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都体现出国际化内容。在当今各国都不断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氛围中,印度的发展之路具有其特殊之处。首先,呈现出全球化与民族主义交织的态势,一方面接受全球化规则,另一方面带有民族主义痕迹;其次,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浓郁的政治意味,国际化推行配合国家的对外政策,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北方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同时对南亚、海湾地区和非洲大陆进行势力扩张;最后,私营部门是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推动力,印度私立高等教育机构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吸引国际学生以及拓展海外分校等方式促进国际化。然而,印度数十年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高等教育国际吸引力不足、国际化政策的制定存在问题、国际化过程中西方话语的强势和加剧都是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遇到的挑战。面对当前的挑战和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呈现出新趋势:其一,努力走出“边缘”,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中心迈进;其二,教育观念国际化、学术科研国际化、质量保证和认证国际化将是未来发展着眼点;其三,去全球化趋势下单边主义有所抬头,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变局。
其他文献
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体制方面都具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自身特点。从1987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2000年3月的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标志着“走出去”战略的正式提出,以及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2004年我国对于企业对外投资的对外投资核准(备案制)管理的转变等等政策,均促
学位
近年来,商品住宅的价格如脱缰野马般与日俱增,特别是一线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越来越难以得到保障。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的增长,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作为保障性住房的一种,动迁安置房也开始大量建设。动迁安置房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城市外缘集中建设动迁安置房基地,这是全国各地较为普遍的做法。另
学位
本文利用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组织的、以“农民创业现状调查”为主题的大型农村调查项目——“千村调查”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农民创业的现状,并围绕创业的过程对农民的创业动机、创业模式以及创业的效果:致富效应和幸福感效应进行了研究。文章试图回答如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农民创业?如何理解中国农民创业?(2)当下中国农村地区农民创业的现状如何?(3)中国农村地区农民创业的动机有什么样的特点?什么因素会
学位
党的十九大提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党的“群众组织力”这一概念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被提及,加强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建设势在必行。社区是党建工作全方位开展的重要阵地,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本文以社区党组织群众组织力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协商民主为研究视角,把研究议题置于“国家—政党—社会”三维关系中进
学位
目的:不同年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何种坐起策略尚未达成共识。为此,文章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不同年龄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与健康人坐起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不同年龄患者的坐起运动模式,为改善患者坐起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截至2023年3月,在Pub 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纳入膝骨关节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坐起的生物力学特征的观察性研究,要求研究对象为膝关节影像学Ke
期刊
绿潮是近十几年来一直受人们关注的海洋灾害,主要由大型绿藻爆发性生长和高度聚集在一起造成的,而浒苔作为绿潮的主要物种,近些年持续爆发的原因可能包括海洋水体富营养化和爆发期黄海海域表层水温条件适宜等,同时自然环境下浒苔对温度、盐度、光照等环境胁迫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且响应机理多种多样。但是由于市售化浒苔相关蛋白检测抗体种类少,浒苔全基因组数据库不全,分子检测技术受材料本身特征(多糖含量高)影响等的限制,
学位
陆世仪理学思想长期以来被视作“实学化”程朱理学,学界对他的研究也侧重从思想史角度讨论其经世致用方面的内容。本文则着重从哲学史的角度,对陆世仪理学理气论、心性论、工夫论等核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陆世仪理学思想的创见及其对清代学术思想史的贡献。陆世仪在回应后世对朱熹“理先于气”、“理气为二”思想的批判中,建立起以“太极在阴阳之先,太极在阴阳之中,太极绝不在阴阳之外”(也即“理在气先”,“即气是理”
学位
目的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畜安全的病原微生物,也是用于研究病原感染与宿主免疫相互作用的典型模式菌,深入研究其致病机制对有效控制感染并形成防治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感染的最终结局取决于宿主抵抗力和细菌毒力强弱的抗衡。铁是人类赖以生存最丰富的微量元素之一,亦是沙门菌生存、繁殖和致病的必需营养物质。宿主通过营养免疫防御机制,减少铁等微量元素的供应以降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和致病性,
学位
血吸虫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可导致患者在感染晚期发生肝硬化。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抗纤维化治疗方案,因此,发现新的防治肝纤维化途径具有重要意义。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其本质是一种免疫病理性疾病,由血吸虫虫卵分泌的可溶性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诱导的虫卵肉芽肿病变及继发纤维化。形成肉芽肿反应的主要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
学位
第一部分BCL-6介导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对西达本胺耐药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耐药性的机制并探究克服其耐药的方法。方法: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出西达本胺(Chidamide)处理后的差异蛋白编码基因。GO(Gene On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