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幼兔股骨头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等检测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幼兔股骨头的影响,初步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股骨头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1)参照Yokota J的方法采用髂总动脉阻断-开放法建立幼兔股骨头缺血再灌注模型。一月龄左右健康新西兰兔32只,体重1.0±0.25kg,雌雄不限。正常组2只,其余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代表缺血再灌注4、8、12小时组,每组10只兔。每组再随机分成5个小组,分别代表各大组内的缺血组和再灌注4、24、72、168小时组。实验中均以幼兔的左侧股骨头为实验侧。仔细分离髂总动脉,在两侧髂总动脉分叉处以下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侧髂总动脉,髂总静脉不阻断。观察实验侧足趾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记录缺血和再灌注时间。到达各实验时间点后处死动物取标本。(2)制做石蜡切片、应用HE染色观察缺血和再灌注后幼兔股骨头的病理组织学结构改变。(3)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幼兔股骨头缺血和再灌注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4)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缺血和再灌注后幼兔股骨头细胞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的组织学改变。 结果:(1)阻断髂总动脉血运后实验侧足趾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对侧明显延长,患肢皮肤温度降低;松开血管夹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逐渐恢复,皮肤温度逐渐恢复。(2)HE染色镜下缺血再灌注4小时组幼兔股骨头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细胞损伤以核肿胀为主;缺血再灌注8小时组形态结构部分紊乱,细胞损伤以核固缩为主,细胞陷窝加深,少量细胞溶解消失;缺血再灌注12小时组形态结构紊乱,细胞损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