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及其组装形成的组合粒子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制备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方法都需要在聚合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稳定剂,导致聚合体系的组分更复杂,产物纯度降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沉淀聚合技术因聚合过程中无需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使单分散微球的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然而,迄今为止沉淀聚合制备单分散微球的相关研究仍普遍存在溶剂毒性高、微球产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工作以低毒性溶剂乙醇及其与水的混合物作反应介质,探讨了获得高产率单分散微球的新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一种简单的微球自组装方法—液滴模板法制备了高尔夫球型的组合粒子。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作交联剂,苯乙烯(St)作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引发剂,分别在乙醇和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反应4h制备了单分散交联微球。实验发现,当TMPTA用量保持在10 wt%~60 wt%之间时,反应能够制得单分散微球。通过提高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改变反应介质中水的用量探讨了提高单体转化率的方法。结果表明,提高引发剂用量和增加溶剂中水的用量都能有效提高单体转化率并制得粒径分布较窄的微球。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在乙醇中使用2 wt% AIBN仅能得到79%的单体转化率,提高AIBN用量至6 wt%或在介质中增加水的用量至28 vol%,单体转化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使用三至五官能度的交联剂,包括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RA)和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PHA)与St在乙醇及其与水的混合物中反应8h制备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研究发现,制得单分散微球所需PETA、PETRA和DPHA的用量范围分别为5 wt%~35 wt%、5 wt%~35 wt%和5 wt%~15 wt%。增加交联剂的官能度能够有效提高单体转化率并制得粒径分布较窄的微球。使用35 wt%PETA或PETRA,6 wt%的AIBN,以含水量25 vol%的乙醇作介质,在制得单分散微球的同时分别能够获得93%和99%的单体转化率。保持其它条件不变,使用15 wt%DPHA,以含水量20 vol%的乙醇作介质,沉淀聚合亦可以得到77%的单体转化率。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作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M)作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作引发剂,水作反应介质,通过沉淀聚合制备了温敏性的水凝胶微球。结果表明,保持MBAAM用量在5 wt%~10 wt%之间,聚合制得了单分散的水凝胶微球。在此范围内增加交联剂用量,反应的单体转化率显著提高,微球粒径逐渐增大,溶胀率逐渐减小,微球的温敏性逐渐减弱。对微球-水复合体系的透光率测试结果表明,水凝胶微球的低临界溶解温度在30℃~36℃之间,随交联剂用量增加微球体积转变的温度范围逐渐增大。固定单体浓度为2 wt%,MBAAM用量10 wt%,保持APS用量在0.5 wt-/~2 wt%之间,沉淀聚合制得了单分散的水凝胶微球。在此范围内提高APS用量,单体转化率略有增大,微球粒径逐渐减小。对微球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微球的内部和外层由不同交联度的聚合物组成。控制微球的交联度、溶液的pH及温度可实现P(NIPAM-MBAAM)微球对蛋白的吸附与脱附。以乙醇与水的混合物作为连续相,加入甲苯构建液滴模板,通过沉淀聚合得到的P(TMPTA-St)初级粒子的自组装制备了高尔夫球型组合粒子。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甲苯用量、醇/水比例、交联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组装形成的组合粒子形貌发生显著变化。当甲苯用量为18 mL,乙醇/水体积比为7/3,TMPTA用量为20 wt%,反应时间4 h,振荡频率为120/min时,组装得到了形态规则的高尔夫球型组合粒子。对粒子自组装的机理研究表明,初级粒子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形成,粒子与甲苯的相容性作为驱动力使其向甲苯中定向迁移并有序组装。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高尔夫球型组合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高尔夫球型组合粒子表面具有纳米级孔结构和次级结构。将高尔夫球型组合粒子涂覆于压敏胶膜表面,其疏水性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