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故障诊断与微服务链选择方法的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98122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工业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物联网应用多样化、灵活性、扩展性等使得微服务提供模式成为其应用开发的支撑技术。节点资源有限、网络异构互联、服务性能差异等特点导致支持物联网应用的微服务链构造动态变化,应用缺乏质量保障,故障诊断和微服务链选择是提高物联网应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物联网场景下基于微服务调用链的选择与故障诊断方法,快速定位应用故障,保障物联网应用稳定运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针对物联网下组合服务复杂性导致应用故障诊断困难的问题,融合故障注入技术与调用链比较方法,提出面向微服务组合的应用故障诊断框架。针对基于微服务的物联网应用中多实例、配置、异步、物联网设备四种常见类型故障,设计组合应用产生故障时运行环境和内部状态信息采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树形结构的微服务调用链表示方法,实现应用运行状态的准确描述;提出一种基于多维有序序列的微服务调用树相似度测量方法,检测应用的故障类型和位置。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故障类型和位置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能够实现物联网应用常见故障的准确定位和判断。针对物联网微服务链选择时缺乏质量预测和节点能耗的问题,结合应用-微服务-设备三层模型及微服务链质量属性多样、动态多变的特点,定义微服务链选择的表示方法,设计微服务链多维质量属性的比较方法;提出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微服务链响应时间的预测方法,实现微服务质量的实时分析;考虑微服务链的实时质量需求,提出一种两阶段基于相对优势的微服务链选择方法,减少物联网设备能耗。实验表明与质量属性最优的微服务链选择方法相比,在不影响应用质量的前提下,将微服务链的平均生命周期延长56%,物联网设备平均能耗减少49%。基于上述研究技术和方法,以课题组研发的物联网服务共享管理平台为基础平台,以智能锁管理应用为例,测试故障诊断与微服务链选择方法的可用性及可行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快速检测应用的故障类型和位置,并在恢复故障应用时选择符合用户需求且能耗低的微服务链,提高物联网应用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后,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再工业化”的国际压力和本土因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等的提高引起的传统制造业优势弱化的双重压力。面对国内外双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复杂化,各国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兼并浪潮此起彼伏加之国内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和消费金融的日益兴起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
杀鲑气单胞菌是多种淡、海水鱼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不仅给美国、欧洲各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的多种鱼类养殖。筛选杀鲑气单胞菌菌株,鉴定其毒素,研究致病机理对于防治杀鲑气单胞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草鱼的肠道内分离纯化出一株革兰氏阴性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并命名为DBFF01。本文对D
呼叫中心自诞生以来,对企业客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有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利用人工坐席与客户沟通带来的通话效率低下、人员招聘和培训成本高昂等问题依旧十分突出。针对此问题,我们设计实现了一套将人工智能与呼叫中心结合的智能语音外呼系统,该系统通过编写业务脚本来预设外呼流程和常见用户问答,再通过自动语音识别将客户语音转换为文本语句发送至预先训练好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正交偏振固体激光器因其可以输出单偏振态以及正交偏振态的线偏振激光受到广泛关注,而自注入延时反馈会使激光器产生十分丰富的非线性现象而在诸多领域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以具有各向异性Ho3+:LiLuF4晶体作为增益介质的正交偏振固体激光器,理论分析添加外腔延时反馈后,自注入反馈光对激光器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了自注入延时反馈正交偏振固体激光中单偏振输出与正交偏振输出时不同注入方式与反馈参
我国国有企业具备三大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不仅要起到作为经济组织的市场经济支柱作用,还要承担控制重要经济领域的经济责任。不仅要纳税、创造就业,还要承担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拥有的企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因此还必须承担政治责任。这些附加责任对国企日常经营有很大影响,常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向背离经济利益目标,影响国企经营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可以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创新主体间知识的自由流动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但我国在集群创新方面:模仿多于创新,技术含量低,创新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的重要助推器,是产业集群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作为集群中最重要的主体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集群整体的发展水平,而培育和发展动态创新能力是企业应对多变环境并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在对集群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以及企业创新理论进行对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如何在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一环境中培育和发展动态创新能力的问题。首先,对动态创新能力的定
近年来,石墨烯等二维(2D)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而备受关注。随着二维材料的兴起,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单层分子已经成为探索二维半导体材料的新领域,研究表明它在电子、光电子领域中存在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但目前由于制备方法的不成熟,它的实际应用仍然存在一定挑战。针对于此,本文详细研究了其化学气相沉积(CVD)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其中WSe_2的辅助生长和相关光电性能的研究。具体如下:1、采用控制变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蓬勃发展,在微电子封装材料、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的集成化、微型化进一步提高,导致大量的热量产生并积累在设备中,因此为了有效避免电子设备的过热导致设备损坏,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一类具有高导热性能且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来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以改性氮化硼(BN)、碳化硅(Si C)、碳纤维(CF)为导热填料,结合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共混物双连续相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