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指出,要引导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行业协会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公权力,支配和影响着协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如何构建合理的制度保障其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影响协会治理效能的实践课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指出,要引导和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行业协会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依照法律、法规的授权行使公权力,支配和影响着协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如何构建合理的制度保障其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影响协会治理效能的实践课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适用解释》)第24条第3款承认了律师协会等行业协会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实施行政行为的,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作为新时代律师队伍法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律师协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以下简称《律师法》)的授权,履行着涉及协会内部组织、交流和管理等广泛职责,一些新的行政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也催生了新的行政纠纷模式和形态。审判实践中,如何打破受案范围列举主义的窠臼,将这些新型纠纷纳入行政诉讼?如何调试和平衡行业自治和法治,构建协会治理纠纷的司法审查规则等问题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四部分探讨:首先,总体上分析了律师协会治理纠纷的特点及司法救济现状。其次,类型化的视角下考察地方法院在实习考核类纠纷、惩戒权行使类纠纷、投诉举报处理类纠纷等典型纠纷中如何认定律师协会行为性质、可诉性等问题,聚焦法院审查的重点和难点,理清各类纠纷的法律问题,化解法院受理此类案件的桎梏。再次,梳理司法实务中法院审理新型行政纠纷的思路,提炼出受案范围的概括主义解释路径,在此基础上明晰法院遵循此种思路判断律师协会治理纠纷可诉性的具体方法。最后,行业规范性文件是律师协会实现“规则之治”的重要依据,在律师协会纠纷解决中扮演“双重角色”。法院审查律师协会处理决定时,应当在审查认定行业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前提下,适用其审查处理决定的合法性,并辅之以正当程序原则。
其他文献
环境行政处罚决定在制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防范环境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和震慑作用。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以后,行政相对人迟延履行或直接不履行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惩治环境类违法行为效率减低,生态环境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和保护。我国自上世纪开始探索建立非诉行政执行体制,并逐步形成“双轨制”的非诉行政执行制度,在众多行政机关中,部分机关被赋予强制执行权,可以对行政相对人怠于履行义务的
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界定舆论监督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影响的路径主要包括:政府引导与监管、公众参与和媒体反映、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的意愿、员工举报建言、行业协会的监督等。文章基于此提出了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环境优化的对策,对从舆论环境角度改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围绕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镇开展的乡镇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试点,简要分析乡镇一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现状,提炼试点乡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思路,详细介绍指标体系设计过程及其应用情况,总结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经验,对进一步优化综合绩效评价给出了路径建议,以期为乡镇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理清思路,为绩效评价工作的下一步推进和其他地区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救援者为救助第三人而介入行为人创设的危险中,并因此致自己法益受到侵害的情形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虽然应当为救援者法益受损结果答责的主体可能是行为人、救援者自己或者被救助的第三人,但常有论者认为救援者属于自陷风险从而应当自我答责。尽管也有人主张替救援者出责,但完全站在救援者立场进行责任划分的观点仍十分罕见,并且鲜有人考虑到受益第三人对归责的影响。然而,救援者案件毕竟与单纯的自我答责案件有着本质区别。在有
量刑规范化改革实施以来,相关部门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改革成果进行了数次修订和完善,为规范量刑活动、促进量刑公正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量刑规范化探索及成果也受到了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不少质疑。其中,以量刑规范化改革成果违背量刑责任主义为由,主张区分责任刑情节与预防刑情节的批评意见尤为盛行。但是,这一分类值得反思。本文的反思结论是,这种区分观点不足采。首先,区分责任刑情节与预防刑情节的依据本
武装保卫工作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武装保卫工作是公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是保证公司财物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的基石。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武装保卫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拓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风险的指数在不断增大,武装保卫工作的重要性也就非常明显。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的内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公司中的人员和财产的流量不断增加,公司中的价值观念变得越来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向思维的启发”新课改理念的启发下,探究式教学成为中考复习课“减负提质”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深挖一道题目,以一题串连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散性学习.本文中以中考复习课“二次函数为基架的角度问题”为例,进行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人格权是法律明文规定的每个民事主体所固有的权利。随着学界对人格权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发发现这一权利的重要性。人格权的保护从消极防御模式发展到积极确权模式,人格权请求权进而也呈现与侵权请求权分离的特征,这给人格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格权被侵害之后的损害结果的不可逆性在当今的网络社会中被无限放大,人们对人格权全面保护的期待愈加强烈。以社会要求为契机,我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从实体法上确立了侵害人格权
二十世纪之初,随着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诉讼法学界开始将目光投射于再审制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上,对再审制度的检视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其一是程序本身存在的问题,我国再审程序的启动、再审事由的设置以及再审应否独设程序等等;其二是再审理念层面,主要包括“有错必究”理念对我国再审程序的影响,域外禁止不利变更理念在我国再审程序中的引入等等。关于再审不加刑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与否的争辩就此产生。从我国刑事
个人数据有着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但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个人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威胁,私人空间被不断挤占,私人生活安宁被不断侵扰。隐私保护成为个人数据商业化利用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本文以隐私观念的萌生与演变为研究起点,探寻自认知层面的隐私观念到制度层面的隐私保护的发展脉络。研究发现隐私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历久弥新的命题,隐私权相关理论伴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发展至数字时代,隐私保护的社会背景发生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