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塑性中锰钢亚稳奥氏体调控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ysk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加剧了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同时面对新能源汽车对车身减重的急迫需求,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全球倡议,进而加速了高强汽车用钢的研发。同时考虑到汽车用钢的成本、成形性能、碰撞安全性能等因素,这给汽车用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中锰钢因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汽车用钢候选材料之一而受到了广泛研究。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汽车用钢不断提升的高强塑性能需求,实现中锰钢综合力学性能的提升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中锰钢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轧制及奥氏体逆转变(ART)退火工艺实现对中锰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调控。着重研究了不同轧制及ART退火工艺对亚稳奥氏体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揭示了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改进轧制及退火工艺,实现对亚稳奥氏体的调控,从而在实验钢中实现了目标力学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冷轧15C5Mn1.1Al中锰钢ART退火研究,证实了铁素体组织演变与奥氏体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关系:铁素体再结晶促进了奥氏体含量提升,而奥氏体的存在又会降低周围铁素体的再结晶动力学。奥氏体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退火过程中奥氏体含量得到提升的同时,奥氏体的稳定性逐渐降低。退火温度比退火时间对奥氏体的稳定性影响更大,并且奥氏体中C含量是影响奥氏体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奥氏体稳定性的降低,奥氏体在拉伸过程中发生马氏体转变将由应变控制过渡到应力控制,其加工硬化显著提升,抗拉强度不断提高,而延伸率急剧降低。(2)通过17C5Mn热轧实验钢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软化退火预制不同的冷轧前组织状态,研究不同的冷轧前组织状态对冷轧中锰钢ART退火过程中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相区软化退火形成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的组织状态能够为随后ART退火过程中奥氏体的形成与长大提供有利的动力学条件,从而能够快速提升奥氏体的含量。(3)通过使用不同的退火方式实现对升温速率的调控,对比17C5Mn钢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ART退火后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升温能够抑制冷轧中锰钢组织的再结晶进程,同时获得具有更高稳定性的奥氏体,从而实现冷轧中锰钢在较高的退火温度下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基于实验钢在快速升温退火条件下的组织特性,设计了两步退火方案,实现了对冷轧中锰钢奥氏体含量以及稳定性的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抗拉强度1500 MPa,延伸率20%以上的目标力学性能。(4)设计不同的轧制条件对25C7Mn实验钢进行温轧研究,实验钢通过温轧获得了细小均匀的条带状超细晶铁素体与纳米晶奥氏体双相组织结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屈服强度达到了1300 MPa,同时抗拉强度超过了1600 MPa,而总延伸率保持在30%左右。研究表明,温轧中锰钢屈服强度的大幅度提升主要受到铁素体晶粒细化以及位错密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奥氏体晶粒的细化提升了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确保了实验钢在强度提升的同时依然保持较好的延伸率。
其他文献
为应对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了在交通运输环节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解决方案之一。然而,自混合动力汽车概念在1971年被首次提出以来,为提高混合动力总成的工作性能,伴随着大量新构型的混合动力总成的不断研制,作为反映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技术特点的混合动力总成在其设计问题上尚未形成统一的设计理论方法或工程经验规范。因此,在混合动力总成设计开发阶段往往面临以下工程应用问题:针对给定的整车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与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rimary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为第4类肺动脉阻塞性疾病所致肺高血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 lmonary endarterectomy,PE A)可有效解除肺段动脉及其近端肺动脉内血栓、增生内膜或肿瘤的阻
研究背景大面积骨缺损修复是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骨组织的动态平衡,受到诸多生物、化学、物理环境因素的调控。通过仿生材料来模拟骨组织生理状态下的微环境是近年来组织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骨组织受损时,其周围的磁电微环境随之破坏,此时提供仿生状态下的磁电微环境将有利于促进骨修复。在早期磁电刺激引导骨修复的研究中,多使用外加电磁场的方式,但外加的电磁场无法精确的定位到损伤
航空发动机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由于航空发动机的动态具有高度非线性,并且运行在充满限制且不确定的环境中,使得航空发动机的建模和控制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此外,目前还没有一个精度很高的模型来描述航空发动机在大范围内的运行特性,而且对模型精度没有一种统一且有效的衡量标准,这给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切换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处理具有多模态特性的复杂控制系统的
"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调燮用药的重要法则。该理论可以概括糖脂与胰岛β细胞之间"亢而自制免其害"的相辅相成生理良性循环,也可以阐明"亢而失制受其害"的糖脂毒性下胰岛β细胞损伤的病理恶性循环,并与"lncRNA/circRNA克miRNA,miRNA克mRNA,lncRNA/circRNA生mRNA"的ceRNA生克制化网络相似。在这一认识指导下,2型糖尿病可采取祛邪
目的瘢痕疙瘩是以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s,ECM)过度沉积为主的病理性瘢痕,具有病变超出原病损范围、浸润生长和术后易复发的临床特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存在糖代谢重编程,发生有氧糖酵解,而低氧微环境中瘢痕疙瘩的糖代谢模式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为阐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本研究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
相变微胶囊是一种使用有机或无机材料作为外壳,相变材料为芯材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米尺度相变储能材料。由于外壳对内部相变材料的保护作用,相变微胶囊能够克服相变材料易泄漏、相变前后体积变化大和易燃等问题,同时相变微胶囊的充放热速率受胶囊尺寸减小和换热比表面积增大的影响得到显著提高。这些优点使得相变微胶囊在工业余热回收、建筑节能、智能纺织、电子散热、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于相变微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位置服务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并在医疗救护、物流跟踪、旅游娱乐等诸多室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合了无线通信、微电子和嵌入式计算等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进一步促使位置服务的应用领域从室外扩展到室内,诸如机场、医院、博物馆、购物中心等大型室内场景对位置服务均具有较高的应用需求。在复杂多变的大型室内位置服务应用场景中,受室内环境复杂多变、人员流动、智能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及便携式智能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发展,提高现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及设计新型的器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量的工作集中于纳米活性材料的研发。然而,较高的成本及严重的副反应,制约了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针对双电层碳材料及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的电化学储能原理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活性材料的电化学调控方法,获得了兼具高能量、高功率、高能效及长寿命的锂离子电容器及
复杂工业过程存在反应机理复杂、原料成分波动大、时滞大和耦合性强等问题,所以复杂工业过程优化问题通常难以建立数学模型。比如电熔镁炉采用埋弧方式,电极埋入原料中边熔化边加料,所以难以建立以熔化电流为决策变量单吨能耗为性能指标的优化模型。此外,复杂工业过程通常包括多个生产设备或过程,面临效益、质量、环境以及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比如电熔镁砂生产企业采用多台群炉的生产方式,每台炉的最佳熔化电流决策涉及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