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籍英译过程中,如何使译文获得读者接受是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问题。《浮生六记》林译本是汉籍英译作品中的成功典范,并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然而以往的研究尚未足够重视翻译的首要特性—“语篇”这个因素。因此本文从语篇可接受性视角对林译本进行研究,探索分析该译本的成功之处以及获得成功的策略方法。根据语篇语言学,语篇被定义为一个交际事件。对于译文来说,它首先应该是具有交际价值的语篇。翻译是一种交际过程,这个过程从语篇生产者的意图开始,以读者的接受结束。即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使译文得到接受,实现交际目的。因此译作必须在语篇层面满足可接受性以实现交际价值。本文所指的语篇可接受性是指译文读者希望译语语篇应该是衔接、连贯的,能够体现原文作者的真正意图,含有适量的信息,有趣又不至于费解,符合具体的情景并且能保持原作的风格,表达流畅地道;即语篇层面的可接受性是建立在其他六个标准基础之上,并在这六个标准层面得到体现。本文通过大量例子,从意图性,衔接,连贯,信息性,情景性,互文性六个方面对《浮生六记》林译本进行具体分析,探索林语堂如何在这六个方面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从而总结出他在翻译中所考虑的因素以及采取的策略:即他在翻译时关注了“语篇”这个重要因素并通过各种技巧在上述六个层面上实现了译文的可接受性—在衔接层面,增加或调整衔接手段,明示逻辑关系;在连贯层面,除保持衔接以外,补充信息、调整主述位结构;在意图性层面,通过选词修辞及转换视角准确传递作者的意图;在信息性层面,通过信息或结构调整将信息度上升或下降至适度水平,便于读者欣赏与接受;在情景性层面,根据上下文正确解读原作并慎重选词以传达准确信息;在互文性层面,通过措词保持原作风格,运用译语文化中的俗语及地道表达并通过仿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林译文在这六个层面都实现了可接受性,即达到了语篇层面的可接受性,成功实现了交际目的。本文的研究将对汉英翻译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