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小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体表畸形,耳廓修复重建是临床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也是整形外科面临的重要难题。再造耳廓的定位定向的对称性、耳廓支架结构的完整性精准性和皮肤软组织的良好覆盖是耳廓重建术取得较好手术效果的必要条件。术前模拟设计、术中定位导航、手术无菌要求、术中体位限制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小耳畸形治疗过程的诸多环节,因耳廓在头面部处于远距离对称,使其区别于其他手术。因此针对耳廓的定位定向及耳廓支架的雕刻方面,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设计开发小耳畸形治疗虚实交互辅助系统用于耳廓再造中的导板设计及定位研究;在软组织的覆盖方面,第二部分探讨扩张皮瓣的软组织覆盖问题;在再造耳的亚单位结构精细化方面,第三部分探讨残耳软骨合页翻转耳屏再造在临床中的效果。第一章 基于CT数据与HoloLens设备的“虚耳”设计与手术指导目的设计开发小耳畸形治疗虚实交互辅助系统,辅助应用于小耳畸形治疗过程中的术前模拟交互、术中定位导航和耳廓支架的雕刻环节。方法 1、设计小耳畸形治疗虚实交互辅助系统中3D导航标记套装(包括导航元件和固定元件),使其与志愿者上牙列共同形成刚性固定装置,具有稳定性和牢固性;2、通过头颅CT数据重建耳廓虚拟导板,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小耳畸形治疗虚实交互辅助系统可以使耳廓虚拟导板可视化、可交互定位。3、小耳畸形治疗虚实交互辅助系统可实现术前耳廓虚拟导板的复现及定位指导,满足耳廓支架雕刻的辅助。结果1、开发设计了小耳畸形治疗虚实交互辅助系统HE-01(HoloLens Ear-01)及其操作流程,该小耳畸形治疗虚实交互辅助系统具备空间感知、手势交互、和碰撞检测功能,实现再造虚拟耳廓导板的可视化、交互定位、对耳廓再造重建手术进行辅助指导功能;2、手动配准可实现虚实重合但时间长,自动配准精度暂不能满足临床需要;3、3D导航标记套装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易于安装和拆卸,对牙周组织无压迫损伤。结论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基于CT数据和HoloLens设备开发小耳畸形治疗虚实交互辅助系统HE-01可以应用于耳廓再造术中,辅助完成术前设计和术中指导。该系统为耳廓再造治疗过程中提供信息丰富的可视化虚拟模型,实现医患之间可视化交流和耳廓设计的交互,通过虚拟模型为耳廓支架雕刻提供更多可视化信息辅助术者操作。第二章 耳后双蒂扩张皮瓣法耳廓再造术目的探讨耳后双蒂扩张皮瓣在耳廓再造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全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一期行扩张器置入,二期采用耳后双蒂扩张皮瓣覆盖耳支架,耳后筋膜包裹耳支架外耳轮,联合耳后上极游离植皮重建耳廓。患者于术后1、6个月及三期手术前进行复查,由两名医生在患者三期手术前复查时对再造耳廓形态进行评价,如有分歧,则由上级医生进行最终评价,评估结果分为好、中等、差。结果共纳入4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49只耳),男36例(39只耳),女10例(10只耳),年龄6-23岁。其中3例患者(3只耳)术后5d拔除引流管时双蒂扩张皮瓣下有积血,经负压抽吸和换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6-18个月,43例(46只耳)再造耳形态评价为好,患者双侧耳廓大小和位置对称,再造耳廓三维结构完整、清晰,形态良好,色泽均一,瘢痕位于耳后发际线处,位置隐蔽,可被头发遮盖,乳突区色泽佳;3例(3只耳)再造耳形态评价为良,术后5d拔除引流管时有积血,经负压清理抽吸及换药后完全成活,未见耳支架感染及外露。结论耳后双蒂扩张皮瓣血运可靠,再造耳廓形态自然,瘢痕隐蔽,皮肤色差小,是耳廓再造时包裹耳支架的良好选择。第三章 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耳屏再造术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修整术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软骨合页状翻转再造耳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收治的残耳Ⅲ型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资料。患者耳再造二期手术时保留残耳组织,三期手术时利用残耳组织进行合页状翻转重建耳屏,并结合中厚皮片移植模拟外耳道进行矫治。术后随访观察再造耳屏宽度、隆起高度,以及耳屏形态对称性。结果共纳入31例小耳畸形患儿,男19例,女12例,年龄6-14岁,平均8岁;右耳16例,左耳15例。术后再造耳屏及移植皮片血运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正常侧耳屏宽度为(1.05±0.12)cm,患侧为(0.98±0.1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正常侧耳屏高度为(0.53±0.08)cm,患侧为(0.55±0.0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再造耳屏立体感强、形态稳定,外耳门模拟形态良好,患者可佩戴耳机进行活动,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利用残耳软骨进行合页状翻转再造耳屏可起到完善耳廓三维结构形态的作用,联合耳屏后耳甲腔植皮模拟外耳门,可使再造耳更加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