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保障金融体系构建的过程,就是政府基于特定的社会、经济、金融环境,增强对社保金融功能本质的再认识,以提升社保金融效率为主线,有效地促进社保金融深化,通过构建适宜的社会保障金融体系和运行机制,来实现全体公民完整地、可持续地享有社会保障的过程。现有的针对我国社会保障运行的金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总体设计,转制过渡性的时代特征比较明显。社保金融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远达不到预定的政策目标,不断突出的中国社会保障矛盾日趋强烈地倒逼着现行运行管理体制,甚至部分地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这就现实地提出了社保金融体系当期与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一、研究的对象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国社会保障金融体系有效构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由社会保障金融体系整体运行的终极目标入手,通过国别比较展开社会、经济和金融等角度分析,提出了社会保障作为保障民生与改善民生的核心制度安排,其贯穿始终的主体线路就是社保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实现的有效路径就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保金融体系。二、研究的目的本文探讨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和金融环境下,社保金融体系的总体运行规律;通过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系统地分析影响社保金融政策目标的主要因素和现实方法,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我国社保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籍此最终实现基于全民福利提升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三、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从社会的、经济的和金融的角度着手,对“社会保障”这一古老然而又崭新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总结。从社会学的意义而言,社会保障事关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事关人权、生存权与发展权,是全民普遍地逐步享受改革成果的重要渠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进步的质的提升;从经济学的意义而言,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有效扩大社会需求,促进宏观经济实现总体均衡;从金融学的意义而言,社保金融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基本原则是社会保障的主体、核心和载体。进而,本文归纳了真正享有“社会保障”的全体公民的福祉,要以社保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交易深化为实现的前提。而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现有研究整合到一个相对系统与规范的框架之中,将社保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作为本文的研究主轴,探讨社保金融体系的构建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原则与实现方法。在围绕社保金融体系的构建及其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时,本文的研究主体路线是按照以下逻辑展开的:第一,进行理论准备。在社会保障金融理念的层面,从春秋战国时代提出的“大同思想”到儒家文化中“养子防老”所隐含着的人格化了的金融契约;从民主、自由、法治思想与实践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出现到人寿年金以及其他保险和借贷品种在2000多年前的相伴生;从12、.13世纪起在西欧为个人提供保障的金融手段更快发展到21世纪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迁跃与金融服务手段的迅猛发展,金融无不以其渗透功能的深刻广泛性和在行业形式上高度的专业化的独立性,贯穿于社会保障持续发展的始终。随着对金融,进而社保金融的资源属性认知,本文将有关社保金融的要素及相关概念整理成为一个层次分明的社保金融资源体系,通过社保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实现社保金融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社保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构建方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第二,研究社保金融体系在不同国家运行的规律及可持续发展分析。社保金融对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的渗透、深化和日益广泛性,是当代世界各国实现全民社会保障的共同特征,同时也是社保金融功能实现的过程。而承载各国社保金融功能,实现社保金融发展的,就是整个社保金融体系。一国的社保金融体系至少包括专业独立的或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的社保金融机构、社保金融资金规模、社保金融产品、社保金融制度安排等。尽管各国社保金融体系所实现的巨大功能、体现出的结构安排、运行机制与运转方式显得各具特色,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目标、不同的需要、不要的模式、不同的政策、不同的结果,凡此种种显示了错落有致的特点和最为本质的社保金融体系的发展规律。所有这些,构成了对中国社保金融体系的研究基础和研究背景。这其中,既可能观察出社会保障金融发展所需的基本要素,也可以发现影响整个社保金融体系可持续运行的个性化因素。进而在对此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加以借鉴。第三,研究中国社保金融体系的运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由于社保金融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金融环境下存在的,立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金融现实,把握社保金融体系运行实际中显著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发现中国社保金融体系可持续运行的本质规律,应该成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诉求目标。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国别比较的基础上,本文着手研究中国社保金融的运行环境,即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金融活动中存在的、影响社保金融功能发挥,进而社保金融体系可持续运行的重要因素。从目前中国的现状来观察,本文着重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社保巨额隐性债务、社保多元化结构(归依、待遇)、社保管理运行结构、金融创新等运行环境对社保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四,对中国社保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进行先验性分析。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此前的研究中基本上是以广义社保金融为理论前提的,但是考虑到全国社保基金在可衡量的社保金融体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易于进行量化的观测和度量,因此在基于此前对于中国社保金融体系构建的安排,重点是将全国社保基金当期与未来的给付平衡与盈余为重要指标进行先验性实证分析,系统地提出新体系管理下运营管理范式、融资融券业务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应用方式及其效应分析,再对新模型下得出的结果进行评估与展望。第五,研究构建中国社保金融体系的政策原则,提出可供选择的路径和次序。由于不同模式的社保金融体系在发挥各自金融功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及其体现出的优势与劣势,所以相对于中国社会经济金融环境所决定的最优社保金融功能,也就存在着所谓适宜的社保金融体系,进而也有就了有关于这个体系的构建路径选择与次序安排。提出构建中国社保金融体系的重点应该考虑放在相关法律的研究制定和实施上;放在创造有利于社保金融体系运行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上;放在模式、方法和构造方式的选择上;放在总体规划和对策上;放在对全民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管理能力上;放在改善社保金融运行现状和提升总体效率上;放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以提升全民福利水平为宗旨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层面上。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思路总体概括为:理论准备→各国运行规律→中国运行环境→先验性分析→政策原则、路径及次序的选择。四、研究的创新(1)理论创新。本文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对社会保障方面相关的、有代表性的经济金融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有关社保金融的要素及相关概念整理成为一个层次分明的社保金融资源体系,通过社保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实现社保金融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社保金融体系的基本涵义、构建方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2)运行机制创新。在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相关体系运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现状,提出我国社会保障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其核心在于:在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的年度平衡基础上的以全国社会保障金融体系阶段性平衡为保障的中国社会保障金融可持续发展。(3)制度安排创新。通过对社会保障金融体系理论基础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保障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标、原则以及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提出我国社保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条件、市场条件、法律条件、实践条件等,为社保金融体系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宏观上明确了社保金融体系的功能以及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定位,积极推进社保金融体系的完善,确保社保金融功能的有效发挥;微观上合理设计社保金融体系的运转机制,从如何保持基金运作的可持续性角度,结合资本市场、衍生工具等提出具体建议,保障社保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4)投资运作模式创新。根据全球不同的国家社保基金管理与运行机制,结合中国社保金融环境的现状,提出中国社会保障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管理模式,即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的社保筹集、支付和投资管理模式,在投资管理模式上提出了以社保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的形式通过IPO等资本市场创新模式进行运作,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先验性方法创新。本文在社会保障金融体系组织架构构建的基础上,对新构建模式下,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模式、社会保障金融体系投资管理模式进行了先验性分析,意在求证社会保障金融体系在集团公司模式下运作的市值管理方式是中国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经济稳健发展的今天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最优途径,不但可以解决当期社会保障问题,而且可以实现中国社会保障金融体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