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增生造山型斑岩矿床,还是大陆碰撞型斑岩矿床,岩石圈的俯冲/底垫和撕裂/断离,诱发岩石圈的深部活动都对成矿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同时发育增生造山型斑岩矿床和大陆碰撞型斑岩矿床,因此是研究增生造山和碰撞造山矿床深部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期成矿事件中酸性岩浆的区域年代学框架和构造背景的探讨,然而对两期成矿事件内部的深部岩浆作用以及深部过程还缺乏精细刻画。因此,本论文选取冈底斯成矿带侏罗纪造山型斑岩矿床和中新世碰撞型斑岩矿床的基性岩浆作为研究对象,对幔源岩浆起源和岩石成因开展工作,建立岩石圈地幔架构,讨论两期成矿事件内部的深部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联系与差异。通过碰撞型造山带阶段,在冈底斯带中新世白容矿区内部发现的幔源煌斑岩的侵位时间为11-12Ma。通过全岩和原位地球化学、同位素的研究发现在冈底斯成矿区内的幔源岩浆具有新生的同位素特征。冈底斯西部出露的超钾质岩和地幔包体具有相对富集的同位素特征。结合地球物理数据,发现在冈底斯带内部存在两种不同的岩石圈地幔。在冈底斯带的西部是古元古代到太古代的经历了长时间交代作用的、更难熔的、更厚的、冷的岩石圈地幔;东部带是更饱满、薄的、热的新生地幔岩石圈地幔。这个结构揭示了在冈底斯东部存在垂向上的地幔通道流,软流圈上涌,以热的方式改造了上覆的岩石圈。增生型造山带阶段,谢通门斑岩矿区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为185 Ma。岩体内的角闪石呈集合体形式产出,其具有比寄主岩角闪石更高的Mg#,表明其为深部角闪岩的捕掳体。暗示其代表的深部存在一个极为富水源区,结合谢通门闪长岩所具“新生特征”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冈底斯带侏罗纪含矿斑岩并非来自于下地壳,而是来自于一个富水的、高氧逸度、富挥发分的地幔楔。谢通门幔源东嘎角闪石辉长岩侵位时间为185-189Ma。其具有的亏损的同位素特征证明其来自一个亏损的地幔源区结合矿相学和地球化学的特征,东嘎角闪石辉长岩形成于一个富水的源区。主要是由于来自于俯冲洋壳的脱水,导致了在地幔楔存在一个富水环境并形成含矿斑岩。因此,高的水含量,氧逸度以及挥发分有利于金属的迁移,并在西部冈底斯弧形成侏罗纪斑岩Cu-Au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