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及人口暴露度时空变化和未来预估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安全和人员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目前,有关区域尺度昼夜极端降水的系统性研究较为缺乏,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全球气候模式比CMIP5提供了更丰富的气候信息,但对区域尺度极端降水的历史模拟和未来预估能力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探究,此外长时间序列极端降水事件人口暴露度的动态变化还不清楚。长江三角洲地区(下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人口高度密集且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极易受极端降水的不利影响。有鉴于此,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地面观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和美国宇航局全球逐日降尺度模式预估资料(NEX-GDDP-CMIP6),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了过去五十多年全天和昼夜极端降水时空特征,评估了新一代NEX-GDDP-CMIP6对极端降水的历史模拟能力,预估了未来增温1.5、2.0和3.0℃背景下,以及未来近-中-远期极端降水事件时空特征和概率变化,并定量分析了历史和未来不同阶段极端降水人口暴露度的动态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ERA5极端降水量(总降水)在逐日和逐月尺度上对长三角地区观测值具有较好的再现能力,能有效反映区域极端降水空间特征。ERA5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全天和昼夜极端降水的年和季节变化,但其刻画长期趋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1961-2018年长三角地区全天、白天和夜间极端降水事件多年平均气候态呈明显的南高北低梯度差异特征;大多数台站的极端降水呈增加趋势,尤其中部和东部。长三角地区极端降水以大尺度降水为主,其与对流降水的比值约为2:1。典型极端降水异常偏多年的大气环流分析显示,2016年4-10月(除8月)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异常强盛的西南暖湿水汽向长三角地区输送,与南下冷空气汇合,使得长三角地区处于水汽辐合区,是该年极端降水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2)24个NEX-GDDP-CMIP6高分辨率降尺度模式能较好地模拟1981-2014年长三角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气候态特征。模式在模拟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方面效果较差,但能较好反映极端降水事件年际变率及历史时期气候态的总量和频次特征。根据总评价结果,极端降水总量表现最佳的模式有INM-CM4-8、INMCM5-0、EC-Earth3-Veg-LR和Nor ESM2-LM;极端降水天数表现最佳的模式有IPSL-CM6A-LR、Nor ESM2-MM、EC-Earth3、GFDL-CM4(gr1)和CMCC-CM2-SR5。最优模式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研究的极端降水指数来选取。(3)SSP2-4.5(SSP5-8.5)情景下长三角地区将在2033(2029)、2046(2039)和2084(2056)年达到1.5、2.0和3.0℃温升控制目标。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在1.5、2.0和3.0℃升温背景下均具有南多北少的空间梯度差异,夏季一般东南部和东北部偏多。相比于历史参考期(1981-2014年),各升温目标下冬春季在西部和南部、夏季在北部和南部以及秋季在东南部为极端降水增幅大值区。极端降水事件随升温目标升高而增多,冬季增幅大于夏季。2015-2100年极端降水总量和天数在SSP2-4.5(SSP5-8.5)情景下分别以11.02(18.28)mm/10a和0.42(0.59)天/10a的速率显著增加。相比于参考期,未来远期极端降水总量和天数比近和中期增幅更高。概率特征方面,2081-2100年极端降水相比于当前水平存在“放大”效应,未来变率(年际波动)增大。参考期50年和100年一遇极端降水量在2067-2100年所对应的重现期将分别缩短至9-21和15-45年。研究区东南部极端降水集中程度高,具有较高的洪水诱发风险。未来2081-2100年极端降水累积密度函数曲线明显右移,极端降水将会进入一个“新常态”。(4)长三角地区自1984-2018年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和人口增加过程。历史时期极端降水人口暴露度在研究区东部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北部和西部较高,而在西南部较低,中-东部以及东南部增加最快。相比于1984-1993年,2009-2018年全天、白天和夜间极端降水天数(总量)的人口暴露度分别增加了37%(40%)、34%(39%)和41%(41%)。1984-2018年,常住人口的增加主导了极端降水人口暴露度的增加(贡献60%-79%)。未来长三角地区总人口和城市人口随时间表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峰值出现在2030(2040)年,而农村人口随时间一直减少。SSP2-4.5和SSP5-8.5情景下,极端降水人口暴露度空间分布均为北部和东部沿海城市高,随时间表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在两种情景下,2000-2050年,长三角地区(除上海市)极端降水总人口暴露度的增加受气候效应(极端降水变化)主导,而城市人口暴露度的增加和农村人口暴露度的减少均受人口效应主导。2050-2100年人口的减少主导了极端降水人口暴露度的减少(负贡献)。本文研究结果能为长三角地区提升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下极端降水不利影响的能力提供重要科学信息,也能为世界上其它与长三角地区具有类似特征的地区提供借鉴,具有较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水稻作为全球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杂交育种为水稻的产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以光温敏不育系为主的两系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达到杂交水稻总种植面积的一半。与三系法相比,两系杂交水稻具有不受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限制,配组相对自由等优点,更有利于杂交优势的利用。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作为两系杂交水稻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目前生产中水稻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类特殊的平面微分系统的极限环分支问题,一类是由广义Burgers-Fisher方程通过行波变换转化成的Li′enard系统,另一类是带有多条切换线的平面分段近哈密顿系统.对于前者我们主要通过研究Li′enard系统的Hopf分支、Poincar′e分支、同宿分支以及异宿分支得到了广义Burgers-Fisher方程的行波解分支,对于后者我们主要是得到了在一般情况下其Melnikov
学位
激光的出现是人类科技史上重大的进步,1960年梅曼(T.Maiman)制造出第一台激光器,意味着“激光革命”的开始,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成为了这一领域最前沿、最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之一。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出现,使得激光强度得以迅速提升,在实验室中获得的激光聚焦强度达到1023 W/cm~2,脉冲宽度在飞秒量级的超短超强激光,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极端光场条件。自此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进入到非线
学位
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分为两个层次,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触发免疫(PTI)和效应子触发免疫(ETI),分别由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s)和细胞内核苷酸结合/富亮氨酸重复受体(NLRs)介导。植物的先天免疫能够对抗各种不断进化的病原体。ETI是植物免疫的主要方式。CPR5是一个关键的植物免疫负调节因子。cpr5突变体具有自主激活免疫系统的表型,主要表现为子叶提前衰老,水杨酸含量升高以及抗
学位
双层优化问题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很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它包括双层变分不等式,双层均衡问题和双层规划等问题.本文主要研究Hilbert空间中几类单调双层均衡问题,提出若干算法来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所给算法的强收敛性,其成果改进和推广之前文献中的相应结果.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均衡问题及变分不等式问题,不动点问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给出了单调双层均衡问题研究背景及现状,
学位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加,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污染物的持久性及难以逆转性使得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愈发匮乏。被污染的水体不仅危害了生态环境,同时其致癌性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因此,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海水转化为淡水及对现有的污水进行处理刻不容缓。目前,已有非常多的研究通过芬顿反应实现将难以利用的水源转化为城市用水,但目前所用芬顿试剂普遍存在操作成本高、
学位
寻找大一统理论是物理研究的终极目标,但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不兼容的,这迫使人们寻找新的引力理论,其中就包括量子引力。通过对量子引力的研究,人们发现在普朗克能标下可能发生洛伦兹对称破缺,进而构建了一系列具有洛伦兹破缺机制的引力理论,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就是Bumblebee引力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一个矢量场在势的作用下将获得非零真空期望值,这表明了局域参考系中的特殊方向,最终导致洛伦兹对称性的自发破
学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由于重量轻、比强度、比模量高、热膨胀系数低、不分层、抗疲劳等多种优点,已经成为航空航天等领域优先使用的先进承载结构材料之一。材料的结构健康监测是航天复合材料长期运行的重要保障。论文基于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s,CNT)纱线传感器嵌入材料内部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实现实时监测试件应力及损伤状况,针对CNT纱线传感器优化配置目标多、目标函数不连续问题,采用非支配邻近免疫
学位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各种废水的排放量也在增加。自2015年起,国务院通过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些重点河流流域和区域先后制定地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除TN以外,各项水质相关指标几乎都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一样,因而可简称为“准Ⅳ类”标准,而随着高排放标准的出现,超净排放这个概念由此而出。超净排放中准
学位
知识流动和共享的全球化驱动创新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科技和经济结构与版图。国家和城市的功能随之发生改变。在全球化的创新合作与竞争中,动态变化的全球创新网络逐渐形成。随着创新资源的聚集,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分布的不平衡性,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性节点逐渐浮现,成为国家或区域科技综合实力的代表,是转变增长模式的重要支点。而创新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资源,其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诞生、转化、流通和发展成为全球城市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