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的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倍受瞩目的成果,随之而来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也越发的紧密。如果国人能用正宗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不仅能充分地体现出中国人的优秀品质,也能显著地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但是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出现了较严重的僵化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着重研究了英语口语僵化的本质和特点,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僵化现象的不同看法,最重要的是运用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学说,探索解决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口语僵化问题的策略。塞林克在1972年将僵化定义为外族语者长期不正确地使用目的语的语言现象。因为僵化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因此研究僵化现象对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赛林克认为情感过滤学说可以解释外族语者在接触大量理解性输入后仍然与目的语的本族语者存在语言差距这一问题。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观点是僵化可以避免。僵化现象是由情感过滤引起的。他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至今对二语习得领域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五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监控假说、习得学得假说、输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克拉申认为情感过滤是学习者和环境之间的被情感因素制约的非智力屏障,情感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焦虑感、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动机是指激励人类实现心中目标的内在驱动力。焦虑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目的语的过程中产生的害怕心理。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活动的信任程度,是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种心理状态。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英语口语存在许多僵化错误,而这些问题若长期存在不予改正,将阻碍学生对外语掌握程度的提高。本文以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学说为切入点,对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情感因素进行了研究,试图探究动机、焦虑和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英语口语的影响,并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降低僵化错误的程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其英语表达更加流利,原汁原味,从而解决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僵化的问题。笔者旨在探索出一条突破口语僵化的新教学道路,使学生能接近甚至达到正常的目的语水平,尽最大可能减少僵化现象的产生,最终达到提高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笔者以长春工业大学北湖校区非英语专业的本科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集了他们在大一上学期口语测试中的语音资料。经过分析发现,调查对象普遍存在口语僵化问题。然后笔者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学观察,前后对比测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验,把情感过滤学说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最终得出结论,运用情感过滤学说有助于改变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口语僵化的现状,并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最后笔者根据对整个实验进行的分析提出了缓解英语口语僵化的策略,具体为:教师应营造愉悦欢快的交流氛围,创造低压环境;打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降低学生语言焦虑感,增强学生自信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打破中介语僵化的局面,真正减少学生口语僵化错误的数量,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