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到莫言—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阐释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86520520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鲁迅为核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反思与抨击、以莫言为代表的新时期文学家在中国文化"吃人"意象上的现实性批判和人性反思,都在深刻的层面阐释了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实质.引言:对"吃人"的概念进行界定,指出鲁迅与莫言在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阐释上具有传承性.一、"吃人宴席的发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反思与抨击以及鲁迅在表现"吃人"意象上的深刻性.二、"现时政治性批判与人性反思"——新时期在中国文化"吃人"意象上的反思与流变,及莫言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三、从鲁迅到莫言——剖析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传承.作为两个时期代表人物的鲁迅与莫言在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尽管两人关注中国文化"吃人"意象的立足点不同、创作风格不同,审美观点不同,但是他们在对人物深层文化心理的挖掘上,在作品所隐含的现代性思考上,在作品复调形式的运用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结语:指出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阐释是百年人文主义精神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大陆兴起的先锋小说浪潮,对当代中国小说语言观念、语言形态和语言生态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值得研究界予以高度关注和深切反思.该文以对先锋小说大量语
在众多出土文献资料中,银雀山汉墓竹简是汉朝初年的墨书简椟,其字体属于早期隶书,正处于汉字向隶书发展转变的过程之中,为我们提供了当时汉字隶变的真实状态.因此,研究银雀山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延安文艺整风的结果,也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成熟的标志性文件.《讲话》发表之后,它的影响力从延安逐渐扩大到全国,对
崇尚科学是"五四"的主调之一.科学在当时已成为一种信仰、价值与主义,并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必然受到其影响与制约.考察"五四"时期
抗战文学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永恒的风景.该文的研究对象丰村则是抗战文学风景中不大为人注意的细节.丰村1939年登上文坛,到解放前夕已发表40多篇小说,被誉为"写短篇的能
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成长于中国最特殊的年代,发轫于中国最团结创业的新时期,这使得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同于前辈的理解,开放的年代又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