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TRPV1-NO在温和灸抗炎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KM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辣椒素组和温和灸+辣椒平组,每组10只。16只C57小鼠随机分为2组:野生模型组和野生温和灸组,每组8只。14只J003770TRPV1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2组:TRPV1-/模型组和TRPV1-/-温和灸组,每组7只。其中除了 KM种小鼠正常组,其余小鼠皆在实验第一天注射完全弗氏佐剂造模,24h后造模小鼠关节炎评分>4即为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温和灸组、野生温和灸组和TRPV1-/-温和灸组予以脊柱L5、L6区域温和灸治疗,每天20min,共7天。辣椒素组予以脊柱L5、L6区域皮下注射辣椒素0.1ml/10g,每天1次,共7天。温和灸+辣椒平组予以温和灸前15min进行腹腔注射0.1ml/10g辣椒平预处理,每天1次,共7天。需要温和灸的组别注意温和灸时保持艾条与小鼠施灸局部皮肤之间的距离为12±2mm,从而保证小鼠施灸局部皮肤温度为44±1℃C。各个干预手段治疗期间,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作处理。在实验的第1、第2、第4、第6、第8天都测量各组小鼠的足跖容积,作为评判小鼠足跖肿胀度的指标。实验第8天,所有治疗结束后取血,并检测血清中NO、iNOS、eNOS、nNOS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温和灸组小鼠足跖肿胀度、血清中IL-Iβ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2.使用辣椒平预处理后,温和灸(温和灸+辣椒平组)仍可以降低模型小鼠足跖肿胀度、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且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降低效果不如单独使用温和灸,与温和灸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TRPV1基因敲除后,TRPV1-/-温和灸组小鼠足跖肿胀度、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与TRPV1-/-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4.与模型组相比,温和灸组小鼠血清中NO、iNOS和eNOS含量明显降低(P<0.01),但nNOS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且NO含量与足跖肿胀度IL-1β和TNF-α水平都相关(P<0.05、P<0.05、P<0.01)。5.使用辣椒平预处理后,温和灸(温和灸+辣椒平组)仍可以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NO、iNOS和eNOS含量且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降低效果不如单独使用温和灸,与温和灸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6.TRPV1基因敲除后,TRPV1-/-温和灸组小鼠血清中NO、iNOS和nNOS含量与TRPV1-/-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eNOS含量明显降低(P<0.01)。7.偏相关分析显示,温和灸后,血清中NO水平与iNOS的相关程度比与eNOS的相关程度大。结论:1.温和灸具有抗炎效应。2.TRPV1介导了温和灸的抗炎效应。3.iNOS/NO参与了 TRPV1介导的温和灸的抗炎效应,温和灸可能通过TRPV1-NO实现其抗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