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中医文献基础理论与现代数学理论的探讨与整编,对“八纲”系统之间与非线性相关性研究,以拓宽中医药的科研方法,产生现代科学本源性的思考以及指导中医临床辨证为目的。在“论治”还有“治未病”等方面有参考意义,可为中西医寻找有效结合点提供思路。对其他辨证方法的现代研究起到拓展作用。 方法:依靠近十年文献信息,归类整理,拣选最新相关研究理论,从八纲产生的历史到现今的前沿研究等方面论述。对非线性和中医“八纲”进行系统整合和分析,对有效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文在哲学与数学层面进行关联性研究为方法,力求在中医诊断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的联系中更科学的认识中医“八纲”。 结果:①非线性和“八纲”的在古代和现代哲学层面理解中,存在相似度较高;②中医“证”变中,完全体现的非线性理论;③辨“证”的思维对于熵值的影响作用极大,在指导医者临床,剔除误差有意义,在另一个角度可以量化医者诊疗水平;④从数学角度理解辨证:辨证就是掌握非线性运动变异规律的函数或者方法;⑤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的杂糅性研究,可以依靠非线性理论;⑥气和弦作为古代与当代研究的物质基础理论,其在八纲属性间信息的非线性传递,起到关键作用;⑦非线性和八纲两种理论都可以在我国古代哲学之源《易经》中找到相似相类的论述,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与最基本的分形、变易之数、十二消息信息衍化等方面皆有关联;⑧八纲中“数”的权值研究可以整体提高辨证论治的理论高度,或可以产生更符合时代的辨证方法;⑨八纲辨证范围和力度是有限的,还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验证,并且归类严谨。需要现代工具建立大型类似神经网络结构,处理由八纲衍化而生的复杂证型。⑩中医“八纲”高度总结了人体的系统联系和外在表达方式,在人体的疾病特征和规律方面的认识,有类分形的运动和变化方式。 结论:①“八纲”的各纲属性,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出非线性的运动方式,且以纲目间的错杂变化为主导。②“证”的非线性体现在“八纲”的具体理论当中。③“八纲”中或依靠“气”“弦”的非线性运动感应糅合。④证和八纲的数学化,可以在今后中医疾病诊断预测学中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并且有望依托数据挖掘技术或更前沿的方法,在“八纲”的位、数、形、势上等进行多维的阐释和研究,将作为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