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5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探讨不同方案治疗CL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CLL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5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临床特征:男女比例2.1:1;中位年龄65岁(43岁-83岁),2.临床表现:贫血19例,发热12例,淋巴结肿大23例,牙龈出血5例,体检发现3例,阴茎水肿1例等。3.实验室检查:WBC为(11.2-264×109/L),淋巴细胞计数(8.1-229×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53%-92%。Hb为(40-107)g/L,血小板计数为(16.2-240×109/L)。血清免疫蛋白电泳出现IgM+λ型并伴有免疫球蛋白IgM增高3例,42例做了免疫学分型,均为B细胞型,其中HLA-DR、CD79a、CD20阳性率均为100%,CD5阳性率38%,CD19阳性率47%。骨髓细胞学:骨髓增生活跃或极度活跃,淋系以成熟型细胞为主,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胞浆少,浅染色;4例伴有幼淋增多,原幼淋占11.5%-18.5%不等。24例做染色体检查,11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5.8%。其中13q-5例45.4%,+123例27.2%,17q-1例9%,11q-1例9%,6q-1例9%。4.疗效及预后:使用单用瘤可宁方案组29例,FC方案组17例,R-FC方案组4例。瘤可宁方案组与FC方案组的完全反应率分别为10.3%,23.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反应率分别为58.5%,88.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R-FC方案组的患者均获得了完全反应。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估计瘤可宁方案组及FC方案组中位无病进展生存期分别13个月,31个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率分别为76.9%,90.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R-FC方案组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中位无病进展期23个月,均存活。在不良反应方面,瘤可宁方案与FC方案合并感染率分别为17.2%,47.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1.0%,64.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C方案一例发生致死性感染,一例出现肾功能损害,R-FC方案两例出现3-4级骨髓抑制。结论1.CLL多见于老年男性,临床表现有贫血、感染、淋巴结肿大、牙龈出血等。2.大部分病例免疫表型为B细胞型。少数病例骨髓细胞学可出现幼稚淋巴细胞增多。13q-及12q-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高。3.FC方案在总体反应率及无病生存期方面优于瘤可宁单用方案,两者总生存期无差别,而FC方案发生骨髓抑制及合并感染率较瘤可宁方案大。建议老年、体质较差或不能耐受氟达拉滨的患者可考虑选择副作用较小的瘤可宁方案或其他化疗方案。4.R-FC方案初步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可在临床治疗中多加使用并进一步评估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