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反串文学批评是中外文学批评史中广泛存在的现象。由于批评主体身份的不同,“作家批评”在批评理念、价值立场、话语方式、批评的着眼点等方面与职业化的学院批评存在较大差异,也与自发性的媒体批评保持一定的距离。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批评类型,作家批评是批评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其将丰富和促进文学批评的生态发展。20世纪30、40年代是中国现代作家批评发展的黄金时期,作家批评在理论和实践上达到双赢,在批评界具有轰动效应,鲁迅、茅盾、沈从文、李健吾、李长之、梁实秋等都是当时极富盛名的作家型批评家。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知识分子失去了往日的精英地位。与此同时,文学批评朝着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作家批评也难及过去的辉煌。但是,作家批评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批评话语的通俗化、多重资源的对话和批评个人化等方面。作家批评在困境和机遇中发出自己应有的声音,活跃于批评的舞台。虽然这一时期的作家批评面临着学养不足、批评话语浅表化等缺陷,但为现代文学批评提供了不一样的批评形态和文本阐释类型。本文以新时期以来国内有影响的作家的文学批评作为对象文本,如王蒙、王安忆、格非等,将这些批评个案作为切入点,分析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所面临的困境及其突破的种种努力,对其批评的探索与建构实践进行学理性审视,为完善当代文学的批评生态提供某种理论借鉴和现实参照。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论文的写作:第一部分介绍了作家批评的含义和意义价值,为研究作家批评找到可行性和合理性的证明;第二部分对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整体生态进行了考察,对整个文学批评态势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对大量作家批评文本的考察,分析新时期以来的作家批评的理论特色;第四部分分析了新时期作家批评的不足,并对其展开前瞻性的思考,为作家批评的未来发展提出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