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和改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Angiography, CA)作为无创而实用的检查技术,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粥样斑块性质,且阴性预测值高,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但随着薄层大容积扫描的广泛使用,使得心脏扫描时因射线剂量的累积而产生了相对较高的总体剂量,大大增加了病人辐射损伤随机效应的危险性。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剂量冠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的对照研究,比较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方面的差异,最终确定以图像能满足诊断为前提的最小管电流量,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更大程度地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实现辐射剂量最优化,同时延长CT球管的寿命。方法:1.选择性收集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各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采用心电门控电流调制技术)。2.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扫描最大电流设定量为700 mA);另外三组为实验组(低电流量扫描)——最大电流设定量分别为常规扫描的90%(630 mA)、80%(560 mA)、70%(490 mA),其它扫描参数不变。3.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评分、CTDI及ED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与各实验组的图像质量分数、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1.对照组与实验D组(最大电流量为常规设定量的70%)图像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余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对照组患者接受X线有效剂量ED为18.27±4.9mSv;低剂量的三个组(630 mAs、560 mAs和490 mAs)与常规剂量组(700 mAs)扫描比较,其X射线辐射量分别降低了8.6%、17.9%、21.2%。3.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一(490 mAs)的图像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余两组(其中包括4例扫描时心率超过70 bpm的患者,图像出现有明显血管错层,但不影响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达到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结论:适当降低电流量,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能够对正常体重人群提供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本研究认为:560 mAs能够在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对正常体重人群提供冠状动脉成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