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描述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现状、特点以及疾病感知的特点,并探讨疾病感知与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疾病感知问卷,于2013年3月~2013年10月对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96名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经整理后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结果:1.196名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为(80.26±11.11)分,各维度条目平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日常生活管理(3.43±0.58)分、情绪管理(2.87±0.75)分、疾病医学管理(2.75±0.38)分。2.冠心病患者不同人口社会学及疾病资料分组间的自我管理行为存在差异:大专及以上、离退休、与家人同住、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1000元)、病程较长、医保、合并症个数≥2个、有心梗史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小学、在岗、独居、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1000元)、病程<1年、新农合、无合并症、无心梗史的冠心病患者。3.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第一部分疾病辨别:患者经历最多的3个症状是胸痛、胸部不适、出冷汗;第二部分病情认知七个维度的条目平均分为:疾病急慢性(3.56±0.30分)、后果(3.14±0.63分)、治疗控制(3.85±0.35分)、个人控制(3.66±0.46分)、疾病一致性(3.40±0.71分)、周期性(3.04±0.66分)、情感陈述(3.21±0.67分),各维度之间具有相关性。第三部分患者对疾病归因的认识主要为: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心态因素。疾病辨别与疾病医学管理得分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为0.196;疾病急慢性认识得分与疾病医学管理得分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377;疾病后果与疾病医学管理得分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与情绪管理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412);治疗控制得分与自我管理总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96、0.338。个人控制得分与自我管理总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07、0.236、0.208。疾病一致性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个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97、0.36、0.525、0.291。疾病周期性与自我管理总分呈负相关(P<0.05),与疾病医学管理成正相关,与情绪管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255、-0.540;情感陈述得分与自我管理及其各个维度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56、-0.413、-0.232、-0.258。行为因素与自我管理总分及日常生活管理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74、0.269;心理因素与情绪管理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09;生理因素与自我管理总分及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306和0.336。4.自我管理行为及各维度的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自我管理行为总分的预测变量为家庭月收入、治疗方式、合并症、疾病一致性(R2=0.652);日常生活管理的预测因素为治疗方式、合并症、个人控制、行为因素、疾病一致性(R2=0.537);疾病医学管理的预测因素为家庭月收入、合并症、治疗控制、情感体验(R2=0.522);情绪管理的预测因素为心律失常、后果、疾病周期性、心理因素(R2=0.664)。结论:1.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应加强对文化层次较低、农村居住、独居、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病程>3年、患有合并症、伴有心率失常的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提升他们在自我管理行为实践中的积极性以及改善他们的消极情绪。2.冠心病患者疾病感知方面患者对于冠心病的症状识别能力较强,患者能识别出冠心病典型的症状,患者体验到冠心病属于慢性病,对治疗比较有信心,大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对于病情比较了解;在疾病归因上,“饮食因素”、“心态因素”被归结为造成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3.患者的疾病感知对于自我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力,拥有较丰富的患病经验、对疾病已充分了解和较高的治疗控制感及个人控制感的患者更能积极的实践自我管理;认为症状反反复复发生的患者往往存在消极的疾病认知,同时带来负向的情绪体验,则这部分患者未能较好的落实自我管理行为;如果患者对于疾病归因于饮食因素则比较容易落实日常生活管理,如果患者将病因归因于心态因素,则在生活中往往不能管理、改善其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