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激酶对大鼠缺血后肢骨骼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f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时段蚓激酶对大鼠后肢缺血肌肉的影响,检测缺血肌肉组织的含水量、线粒体游离钙浓度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通道(MPTP)的开放程度的动态变化,明确蚓激酶对缺血肌肉有否保护作用,以了解蚓激酶对下肢缺血性疾病可能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实验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50只,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蚓激酶治疗组、非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蚓激酶治疗组从术后1天开始,于后肢大腿肌肉分四点等量注射蚓激酶(5mg/ml,1.6ml/kg体重)每周3次,治疗2周(各次给药,按给药当日体重给药)。非治疗组在同样部位按1.6ml/kg体重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分别于术后第3天、7天、14天、21天和28发采取缺血后肢的趾长伸肌、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测定各组肌肉组织含水量、线粒体游离钙浓度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开放程度(用吸光度变化AS表示)的动态变化,并制作趾长伸肌的HE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缺血肌肉的形态变化。实验结果蚓激酶治疗组中趾长仲肌的肌肉含水量在14天后即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5);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治疗组的肌肉含水量在21天后高于非治疗组(P<0.05)。趾长伸肌治疗组的线粒体游离钙浓度在术后第7天、14天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5);腓肠肌治疗组在术后第14、21天线粒体钙浓度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5):而比目鱼肌在术后第7、14、21天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5);在术后28天时,蚓激酶治疗组和非治疗组的三组肌肉的线粒体钙浓度,无显著差异。蚓激酶治疗组各组肌肉中作为MPTP开放程度指标的△S值在第14、21、28天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P<0.05);而比目鱼肌的△S值显著低于同时段的趾长伸肌(P<0.05),腓肠肌的△S值介于两者之间。结论蚓激酶治疗能维持大鼠后肢缺血后肢骨骼肌的含水量,降低大鼠后肢缺血肌肉内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抑制MPTP的开放程度,提示蚓激酶对大鼠后肢缺血有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晨起散步买菜,想起了当年越南经济危机极度严重时海外某华文报纸一篇新闻的标题。此标题不但切中要义,而且幽默至谑,让人“喷饭”。标题曰《莫斯科电告河内:勒紧裤带!河内复
【正】在曹禺创作的多幕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创作情状:有些是受命创作或拘囿于先行的主题观念的,如《王昭君》、《明朗的天》、《胆剑篇》、《蜕变》;有些是受限于原
阐述了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和情境创设的原则,探讨了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应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基于财政均等化视角,从转移支付目标、转移支付结构以及转移支付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系统优化来提出推进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可行路径。
主讲人简介:$$李汉秋,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安徽大学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是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
报纸
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法,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拟目乌贼(Sepia lycidas)、日本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柏氏四盘耳乌贼(Euprymna ber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类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是多种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剂和趋化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
随着汉语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的不断扩大,选择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日渐增多。汉语授课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本文主要以个人的一点实践和对远程教学的浅显认知为参照,讨论一些适
目的:通过挤压驱栓与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兔急性后肢深静脉血栓,检测术后不同时间段血管通畅率、静脉壁形态变化以及反映内皮细胞活性的TF、TXA2/PGI2的变化
<正>普美康(PRIMEDIC)Defi-B(型号为M11O)心脏除颤器是德国曼吉世公司生产,近几年大量装备部队的非同步体外除颤器[1]。目前有数台装备发生开机自检报警的故障,我们对一台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