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依赖感知运动系统和语言理解系统来获得世界知识。一般来讲,感知运动系统负责知觉和运动的加工,语言理解系统负责从语言刺激中提取语义信息。尽管如此,语言理解是否需要感知运动系统的参与却是一个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符号认知理论认为,语义信息以抽象的符号形式存储在大脑的记忆系统中,该系统独立于一般的感知运动系统。根据这种观点,语言理解是大脑中抽象的语义符号链接的过程,而不涉及感知运动系统的激活。与符号理论的观点不同,最近兴起的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语义信息以具体模态的形式存储在感知运动系统中。根据这种观点,语言理解就是感知运动经验以模拟的方式重新激活的过程。空间表征能力是人类识别物体和操作该物体的重要基础,比如用杯子喝水需要确定杯子和个体之间的空间方位。因此,传统的符号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认识物体时获得的空间经验有利于随后的物体识别和动作执行;与物体不同,描述物体的词往往表征抽象的语义概念,这种概念语义只表征了物体本身的本质特征,而不包含个体认识物体时获得的空间经验。因此,认识物体时获取的空间经验并不影响表示物体的词的加工。尽管如此,具身理论则认为,人在识别物体时获取的空间经验不仅能够成为词的语义概念表征的一部分,影响具体词的加工,而且能为抽象概念的表征提供知觉基础,影响抽象词的加工。当前,词汇与空间之间的一致性效应被视作支持具身认知观点的关键性证据。词汇-空间效应指当词汇的空间意义和反应目标的空间位置一致时被试表现出更好的反应绩效(例如,被试加工词汇“月亮”促进了随后出现在屏幕上方目标的加工)。当前大量研究表明具有内隐空间意义的具体词汇(例如,“月亮”具有典型的上空间特征)和具有隐喻空间意义的抽象词汇(例如“快乐”具有隐喻的上空间意义)都能诱发词汇-空间效应。尽管如此,词汇理解中内隐空间表征激活的认知机制仍然不清楚。具体而言,当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1)词汇-空间效应的产生是否受到自上而下的任务调节;(2)具体和抽象词条件下的词汇-空间效应是否享有相同的认知机制;(3)词汇空间效应的本质是“词汇理解影响了空间知觉”还是“词汇和空间目标的语义整合”。为了探索上述问题,本研究使用行为和ERP技术,采用空间线索化范式下的空间辨认和字母辨认任务,分别考察不同具体性的物体词(高具体性,比如“月亮”)、情绪词(低具体性,比如“快乐”)和权力词条件下(中具体性,比如“总统”)词汇-空间效应产生的条件、差异和本质。具体而言,实验首先呈现给被试具有空间意义的线索词,随后要求被试对出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字母(p或q)进行字母身份辨认和位置辨认任务。实验1发现,当物体词汇内隐的空间表征与字母的空间位置表征一致时(比如,线索词“月亮”跟随一个屏幕上方的目标字母)比两者不一致时,被试对目标的反应更快。但是这种词汇-空间一致性效应仅仅出现在需要被试进行运动反应的空间辨认任务中(实验1b),而在一般的静止的空间辨认任务和字母辨认任务中,并未观察到该效应的出现(实验la)。该实验结果说明高具体词条件下的词汇-空间效应的产生依赖于任务驱动的自上而下调控。实验2和3发现,具体性较低的情绪词和权力词条件下同样观察到了词汇-空间效应,即当词汇隐喻的空间表征与随后字母的空间位置一致时(比如,线索词“快乐”或“总统”跟随一个屏幕上方的目标字母),被试表现出更快的反应时间。尤为重要的是,与高具体词条件下的词汇-空间效应不同,较低具体性的情绪词和权力词条件下产生的词汇-空间效应并不依赖于任务条件,表现出更强的稳健性。实验4同样采用字母辨认任务考察了物体词汇影响空间加工的时间进程。虽然行为结果并未观测到显著的词汇-空间效应。但是ERP结果显示,一致条件下(物体词汇内隐的空间位置与字母的空间位置一致时)产生了更大的N1波幅,而在不一致条件产生了更大的P3波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物体词汇仍然自动诱发了空间表征的激活,并且影响随后目标的早晚期加工,而其并不显著的行为效应可能是受到词汇诱发的其它知觉表征的影响。实验5和实验6使用字母辨认任务考察了情绪词和权力词影响空间目标加工的时间进程。两个实验都观察到了显著的词汇-空间效应,即当字母的空间位置与词汇隐喻的空间表征一致时,被试表现出更快的反应时间。非常重要的是,两类词汇理解对随后目标的调节却表现出不同的ERP模式。在情绪词条件下,一致条件下诱发了更大的P1和更小的N1波幅,同时产生了更大的P3波幅。而在权力词作为线索词时,一致条件下诱发了更小的P1波幅和更大的N1波幅,同时不一致条件下产生了更大的P3波幅。情绪词与权力词条件下的ERP模式差异可能是由于两者不同的具体性差异导致的。概括起来,本研究有以下几点主要发现:1.高具体性的物体词汇产生的词汇-空间效应受到自上而下的任务调控,而具体性较低的情绪词和权力词产生的词汇-空间效应则对任务需求不敏感。2.不同具体性的物体词、情绪词和权利词都能影响空间目标的早期和后期加工,但是其影响模式却存在差异。3.三种词汇在具体性方面的差异可能决定了三种词汇理解中空间表征的激活差异,词汇越具体,其激活的空间表征对随后空间目标的影响就越弱。总之,本研究认为:第一,词汇越具体,词汇-空间效应的产生就越依赖任务调节;第二,词汇本身的具体性可能是导致具体和抽象词汇-空间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而不管词汇代表的概念意义是否是抽象的;第三,词汇理解对随后空间目标的早期(P1或N1)加工的调节效应,证明了“词汇理解影响空间知觉”的具身本质。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语言认知的具身本质,并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