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分使群”——先秦时期“分”的实现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h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是儒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是礼的重要内涵,是儒家政治哲学理论中的重要环节,在国家的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观念的出现经历了一个过程,其起源和祭祀活动密切相关。三代以前,“分”主要是在祭祀中体现出来的,依托祖先崇拜观念,在一系列祭祀礼仪中,等级秩序得以体现和维护。祖先神是保证“分”的落实的外在权威支撑。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等级秩序,孔子和孟子顺应时代,对祭祀之礼进行了内圣化改造,礼的宗教色彩大为削弱,“分”观念成为一个人文色彩浓重的伦理范畴,其实现更多地依赖于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自觉。战国后期,出现了思想综合的契机,荀子在孔孟的基础上,吸收先秦各家思想成分,对礼进行改造。他以性恶论为基础,大力倡导“隆礼”、“谨分”、“尊君”对“分”的权威性及其与“群”、“德”住范畴的关系给以充分的论证,从“自律”和“法治”和“尊君”三个方面保证“分”的落实。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建设的进程中,实现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空前剧烈,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价值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
先验自我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最重要的概念,国内外研究康德先验自我的专著和论文很多,但是大多并没有对先验自我这个概念的不同层次进行划分,本文则把先验自我这个概念
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它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体系哲学中,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实践在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