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成为我国乡村小说中的重要表现对象。作为农民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生活依靠,土地既是传统农民的命根子,又是新生代农民内心想要挣脱的“枷锁”,更是离土农民的惦念。在众多乡村小说作家中,贾平凹浓厚的乡土情结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怀是其小说创作的重要精神主旨,关注留守土地农民和离土农民的生存状况,并对城市化的过度建设有所批判;孙惠芬则对离土农民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的精神世界予以高度关注,并因其女性作家的身份对留守土地的女性农民的身心现状有更细腻的刻画;刘庆邦注重批判农民的人性与现实,表现出了在城乡冲突下的离土农民漂泊的艰辛生活、苦难命运及对故土的怀念,并且作家们的“土地”书写更由其本意延伸出了“乡村”、“家园”的丰富内涵。 论文的正文将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核心概念界定及社会背景探析”,将对“乡村小说”和“农民”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三节还将论述农民与土地关系的社会背景以及对贾平凹、孙惠芬、刘庆邦作品中有关土地书写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将着重对乡村现状的观照上,以贾平凹、孙惠芬、刘庆邦的作品出发,并结合阎连科、赵本夫、迟子建等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探究不同类型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及其意蕴,拟从“安于土地”、“远离土地”、“怀念土地”三个方面详细展开。首先,在论述“安于土地”的农民时,将从父辈农民对土地的神性信仰、留守乡土的农村女性以及在农村社会变革中“新农民”的守土精神三方面进行探析;其次,在“远离土地”部分,将从“利益的驱使与生存的困惑”、“乡村女性的‘自我实现’”、“土地的尴尬‘流失’”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作家描绘了哪些离土农民以及对他们离土原因、现状的分析;最后,分析离土状态下的农民对土地的“怀念”之情,探究他们内心在城乡之间的情感徘徊、期望寻根问祖的怀乡意识。 第三部分是分析作家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立场和思想情感,并探寻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发展趋势并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在结语部分,将总结三位作家书写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主要特点及意义,并展望未来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