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诗词——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瑰宝,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记录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史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的豪情壮志。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了“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的论断。翻译的实质即传播文化与交流,毛泽东诗词在中国诗词史上占居了重要的地位,其英译版本也达到了二十余种,早在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诗词就被翻译成多种外文,传播到世界各地。 翻泽毛泽东诗词是一项很艰巨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译诗要具备诗歌语言的性质,从诗行的外在排列形式,到音韵的使用,再到译诗的词语运用方式,都应该是诗歌的,而不应该是散文的。纵观国内外毛泽东诗词外译者,译诗的标准可谓各不相同,风格也独具特色。徐志摩曾提过“翻译难不过于译诗,不单是它的形式和神韵,你得把神韵化进形式。”若要把一首汉语诗用另一种语言译出来,在意美、形美、音美三方面都与原诗不相上下,再结合自身翻译的独特风格把诗歌翻译的语言纯正、情感丰沛、意境神远,一如原诗,才称得上是好的译诗。 由于毛泽东诗词具有意美、音美及形美的特点,因此,许渊冲教授运用“三美论”翻译毛泽东诗词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原诗的气势与内涵。本文拟从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来比较研究许渊冲译本。通过研究,强调了“三美论”对译者翻译实践所起的导向作用。并通过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古典诗词的外译提供一些借鉴,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典籍外译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论文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引言、正文、结束语。 引言部分扼要介绍了毛泽东诗词在国内外的英译情况及国外和国内对毛泽东诗词英译的评论文章和著作,正文部分分三章分别从意美、音美、形美方面对毛泽东诗词许渊冲译本进行详细的研究,重申了对译者翻译实践所起的导向作用。最后为结束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对全文进行回顾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