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活着》是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作品,创作于1992年。小说问世之后,先后在很多国家翻译出版。《活着》的英德译本也受到了英语和德语读者的喜爱。《活着》的英译本由白睿文(Michael Ber ry)翻译。其德译本则于1998年由高立希(Ulrich Kautz)翻译。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 gy)是建立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的新兴翻译研究途径,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生态视角。“翻译适应选择论”作为生态翻译视角的理论基础,认为翻译的实质就是译者不断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并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注重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本文旨在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框架,以余华的小说《活着》的英德译本为案例,来探讨不同语言译本的译者面对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时,做出的不同“适应”与“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的方法展示,翻译适应选择论如何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如何将“三维”适应选择转换的方法运用到翻译实践当中,最终完成“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