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外国学习者在学习“差点儿”与“差点儿没”这类结构时经常会出现误解和误用现象,“没”字虽然表达否定含义,但“差点儿”在加上“没”字后不是单纯地变成与之相反的意义,而是有时表达相似的意义,有时候又表达相对的意义。另外,除了“差点儿”和“差点儿没”之外,还有一些词语也存在这样的歧义现象,比如:“好容易”与“好不容易”,这类词语被称为“羡余否定”现象。在发现并记录错误现象和简单思考后开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于朱德熙提出的关于羡余否定现象的“企望说”产生兴趣,并决定将现实问题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对此类结构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概念意义、结构形式、语用条件以及两者的异同进行研究,并配合语料分析和调查问卷找出偏误出现的原因,可以了解外国学生对此类词语的认识程度和高频错误,进而帮助外国学生解决学习汉语的难点问题,使其更加简单更明了地认识和学习汉语,同时也能够对相关的汉语教学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本篇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对现有的有关偏误分析,二语习得和“差点儿”与“差点儿没”以及羡余否定现象的学术成果加以梳理综述,接着简单列举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最后对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说明。第二章主要从语言本体方面对“差点儿”与“差点儿没”这种羡余否定现象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论述,通过概念意义、结构成分和语用条件和两者异同几个方面进行剖析,最后简单叙述了“差点儿”与“差点儿没”和羡余否定现象的联系。第三章着重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理清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这类结构时产生偏误的类型和原因,为在教学实践上提出更有加针对性和高效性的建议和帮助提供依据。第四章就是根据语言本体和偏误分析得出在教学上的策略,主要通过教材和教学活动这两个载体进行论述,希望精心的教学设计和高效的教学实施可以对这类语言现象的教学产生影响。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对全文的内容进行系统条理的总结,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