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伤口受到严重细菌感染或机体患有持续的内源性疾病(如糖尿病)时,患者无法通过自身修复系统实现伤口愈合,便发展成为难愈伤口。由于持续性的脓肿及溃烂,伤口多表现为凹凸不平状,形貌十分复杂。如无外部干预治疗,容易造成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会造成大面积组织切除或截肢,甚至死亡。现有临床伤口敷料如纱布、泡沫敷料和水凝胶敷料等多为块状敷料,由于其缺乏柔韧性,无法实现复杂形貌难愈伤口的有效贴合以及粘附,进而造成敷料脱落失效。因此,开发出一种可自粘附于复杂形貌创面的伤口敷料,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纳米膜是一种厚度为纳米级,纵横比大于10~6的薄膜材料。巨大的纵横比赋予其优异的柔顺性,可以“无缝”地贴合在任意形貌表面,并通过物理作用力牢固粘附于基底表面。本研究拟选择生物相容性好、反应位点多的生物材料为基底,借助溶液旋涂法构建纳米膜敷料。通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理想厚度的纳米膜,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对纳米膜粘附机制做简要的探讨,揭示纳米膜厚度、表面形貌对其粘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膜对复杂形貌的湿组织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且在伤口应力环境下仍保持牢固粘附。在此基础上,针对糖尿病足和细菌感染创面,这两种常见的难愈伤口为对象,对纳米膜进行功能化,以更好满足不同类型难愈伤口的修复要求。首先,针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的伤口愈合难题,将具有促血管化作用的多肽修饰到力学性能好的丝素蛋白纳米膜上,获得促血管化丝素蛋白纳米膜敷料(QSN)。体外细胞实验表明QS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且能促进其成血管相关基因高水平表达。进一步将其用于糖尿病小鼠伤口,发现QSN可牢固粘附于伤口,并能促进伤口的再上皮化和血管再生,21天后基本实现伤口愈合和皮肤组织再生。QSN为糖尿病难愈伤口提供一种便利、有效的修复方案。其次,针对细菌感染型难愈伤口,将抗菌多肽修饰到胶原纳米膜上,获得抗菌胶原纳米膜敷料(KCN)。体外抗菌实验表明KCN能在2小时内杀死超过99%的伤口常见细菌,展现出广谱高效的抗菌功能,并且KCN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进一步将KCN用于大鼠皮肤细菌感染型伤口,结果表明KCN能牢固粘附于创面,并具有快速、持久的伤口抗感染能力,在14天后基本实现伤口愈合。KCN能为感染型难愈伤口提供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案。总之,本研究基于纳米膜能粘附于复杂形貌伤口表面的特点,开发出系列功能化纳米膜敷料,有效实现糖尿病足、细菌感染类难愈伤口的修复。这种使用便利、有效的伤口敷料有望作为一种先进的辅助治疗手段,为临床难愈伤口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