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复方赶黄草方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致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ANIT造模剂剂量,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1、2、3(ANIT,50、60、75mg/kg)。造模后48h,使用水合氯醛(0.3mL/100g)对实验动物进行麻醉,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含量,制备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药效学研究,对SD大鼠随机进行分组,共6组,每组10只,包括空白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复方赶黄草方低、中、高剂量组(0.31,0.62,0.94g/kg)。实验动物在造模后48h给予麻醉,收集血清和肝组织,储存备用。检测各组血清中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酯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制备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探究复方赶黄草方的作用机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分析检测肝组织中相关基因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包括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3(Mrp2、Mrp3)、多药耐药蛋白1a、1b(Mdr1a、1b)基因mRNA;通过Western Blot法分析检测肝组织中Mrp2、Mrp3、Mdr1b蛋白水平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各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BIL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2、3相比,模型组1血清中TBIL含量较低,且离散程度较大。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1中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内胆管区轮廓清晰;模型组2、3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复方赶黄草方的药效学研究,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TBIL、DBIL、TBA含量及ALT、AST、ALP酶活性相比空白组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UDCA组和复方赶黄草方各组血清中TBIL、DBIL含量及ALT、AST、AL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UDCA组和复方赶黄草方中、高剂量组血清中TB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复方赶黄草方低剂量组血清中TBA含量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与模型组相比,UDCA组和复方赶黄草方各组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改善,且复方赶黄草方各组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复方赶黄草方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中Ntcp、Bsep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Mrp2、Mrp3、Mdr1a和Mdr1b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或0.05)。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赶黄草方各组肝组织中Mrp2、Mrp3、Mdr1b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1或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复方赶黄草方的相关作用机制研究,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中Mrp2、Mrp3、Mdr1b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1或0.05)。与模型组相比,复方赶黄草方各组肝组织中Mrp2、Mrp3、Mdr1b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1或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组肝组织中Mrp2、Mrp3、Mdr1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基因水平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复方赶黄草方对ANIT致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Mrp2、Mrp3、Mdr1b的表达,促进机体胆红素的转运和胆汁酸排泄,并加速肝毒性物质的外排,以起到祛黄、利胆、解毒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