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的丰富情感。中国古典诗歌更是将这一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它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诗人厚重的情感或深刻的哲理。诗歌翻译是翻译中的难点。虽然有大量的学者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理论,但把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诗歌翻译结合起来的并不多。由于翻译中或多或少的带有主观性,一些学者认为翻译具有不确定性,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但也有学者认为翻译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制于译者的体验认知以及与文本的互动。本文将以李白的诗歌《送友人》翻译的17个英译本为例,从认知识解的四个维度出发,即辖域、视角、凸显和详略度等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分析李白《送友人》不同英译本翻译。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送友人》的翻译是以认知识解为基础的,与人们的经验相关,并非具有随意性。在辖域方面,如果译者想要准确理解原语文本,就必须要激活相关的百科知识。也就是说,译者需要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视角方面,受到原文视角的影响,译者会在理解了原文作者的主观世界后,再进行认知加工,最后选择视角进行翻译。在凸显方面,除了第五、第六、七句的翻译外,其它五句的翻译与原文所使用的图形-背景的一致性比率大于50%。这表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并不是随意进行翻译的,而是受制于原文图形-背景选择的影响。在详略度方面,原文仅有四十个字,而所有的译者出于更细致地展现原诗含义的考虑,他们的翻译均超过了四十个字。原诗原有八行,由于受制于原文凸显的影响,75%的译者都翻译为八行。通过对李白诗歌《送友人》17个英译本的分析,本论文希望对以下几方面有些许启示:为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