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反应停与抗VEGF单抗靶向抑制荷H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实验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依据靶向阻断新血管生成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原理,研究联合应用抗VEGF单抗与反应停两种抗血管生成药对荷H22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联合应用抗VEGF单抗与反应停作为一种新型抗肝癌方式的可行性。
   方法:1.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60只纯系清洁级KM小鼠,雌性,7~8周龄,体重18~22g。适应性饲养1d后,种植癌细胞,取小鼠左后肢大腿外侧为种植点,抽取0.2ml肿瘤细胞悬夜(约含4×106个细胞)注入种植点皮下。
   2.动物分组及肿瘤生长观察:肿瘤种植后1w,可观察到全部小鼠有明显皮下肿块形成,第10日选取其中肿瘤生长良好肿块直径约5mm的小鼠40只,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即盐水组(对照组),抗体组,反应停组,抗体加反应停组,每组10只。用游标卡尺测量肿块长径(a)及横径(b),每日测量1次,肿瘤体积(V)=a×b2/2。
   3.药物给予:肿瘤接种后10d即分组当日开始给药,对照组每日每只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反应停组灌胃反应停400rag/(kg·d),灌胃容积为0.2ml/10g;抗体组每日每只经尾静脉注射抗VEGF单抗0.2ml;联合组每日每只灌胃反应停400mg/(kg·d),灌胃容积为0.2ml/10g,再经尾静脉注射抗VEGF单抗0.2ml。连续给药12d。
   4.瘤体称质量:抗体给药结束后继续观察肿瘤生长2w,于肿瘤种植后36d处死动物,称鼠重,取瘤组织,仔细分离肿块周边皮肤及非肿瘤组织,瘤体称质量并计算瘤质量抑制率,瘤质量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瘤质量/对照组平均瘤质量)×100%。
   5.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测定:将肿瘤组织切成3mm厚片状,40g/L甲醛固定24h,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5μm.免疫组化SABC法:一抗为多克隆兔抗鼠CD34抗体,工作浓度1:100稀释.即用型High-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进行,DAB染色,苏木素复染,树胶封片。选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密集区于高倍镜(×200)下计数染色细胞,每片计数5个视野取平均值。
   6.免疫组化测VEGF表达:采用SABC法,组织切片脱蜡、水化后,用3%过氧化氢去除内源性酶,微波抗原修复,然后加入兔抗人VEGF抗体,DAB显色,苏木精复染,光镜观察结果。分别用已知阳性的肝癌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正常小鼠和兔血清及PBS代替-抗作阴性对照。细胞浆或核呈棕黄色颗粒状分布者为阳性染色。阳性染色细胞≤10%者为阴性表达,细胞阳性染色>10%者为阳性表达。
   7.统计学处理:各项计量资料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处理肿瘤体积变化数据,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处理瘤质量抑制数据、MVD及VEGF表达率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抗VEGF单抗与反应停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情况:种瘤后10d即动物分组时各组肿瘤体积无显著性差异,给药6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肿瘤生长呈现减慢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种瘤后20d即给药后10d,抗体组、反应停组和联合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抗体组<反应停组,此显著性差异一直持续至动物处死(种瘤后36 d)。
   2.瘤质量抑制率:反应停组、抗体组和联合组在动物处死时的瘤质量抑制率分别为15.84%,29.26%和41.77%,均有明显抑制肿瘤质量增长作用,联合组瘤质量明显低于反应停组和抗体组。
   3.肿瘤组织微血管测定(MVD):免疫组化法处理结果显示,各实验组MVD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较反应停组与抗体组MVD低,MVD在抗体组与反应停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VEGF表达率测定:免疫组化法处理结果显示,各组VEGF表达率分别为:反应停组45%、抗体组35%、联合组25%,显著低于对照组80%。
   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反应停与抗VEGF单抗两种药物抗血管生成作用基理不同,但在抗H22转移瘤新生血管生成上有协同作用,并且这两种药相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使用限制较少,易于普及,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肝癌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分析高龄人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高龄人群冠心病的防治提供循证依据。  研究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心内科及综合医疗科因出现胸闷、胸痛症状疑诊冠心病,接受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冠脉)情况的75岁以上的住院患者2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老年男性157例,老年女性118例,年龄78.5±3.2(7
学位
目的:通过纳米TiO2薄膜表面修饰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制备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人工晶状体,对其进行动物实验以评价其安全性,为今后相关实验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PMMA人工晶状体的表面进行预处理,并采用浸渍-提拉法将TiO2溶胶负载于PMMA人工晶状体表面,制得TiO2/PMMA人工晶状体,以扫描电镜进行表面扫描,观察纳米TiO2薄膜表面修饰后PMMA人工晶状
目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引起AIA/ARDS的原因或高危因素很多,可以分为肺内因素(直接因素,如重症肺炎)和肺外因素(间接因素,如败血症)。炎症反应、肺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是ARDS主要的发病机制
目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当发生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时,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是急性肺栓塞病理生理的基础。栓子的“机械阻塞”作用是肺血管阻力增加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神经体液因素在栓塞早期对肺循环的变化也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认为6-酮-前列
学位
目的:通过比较EndeavorTMZotarolimus洗脱冠脉支架与Cypher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治疗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即刻效果和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评价EndeavorTMZotarolimus洗脱冠脉支架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选择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6月住院的首次行经桡动脉途径冠状
目的:  从外周血中分离培养DC和CIK,制备DC与结肠癌SW480融合细胞,观察融合细胞刺激的CIK体外杀伤结肠癌SW480细胞的效果。  方法:  1.从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然后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标志分子鉴定。  2.用聚乙二醇(PEG)诱导DC与结肠癌SW480融合,经HAT/HA选择培养
学位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是指将125I放射源植入肿瘤组织中,通过放射源持续释放低能量γ射线,使肿瘤组织受到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而正常组织损伤轻微。与外照射相比,125I粒子具有独特的优势:放射源低能量,治疗靶体积外剂量迅速衰减: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明显提高局部剂量,对靶区肿瘤组织杀伤作用强,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通过持续性低能照射,无照射间隙,生物效
学位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后5096病人死于腹腔复发转移,化放疗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因此,在医学界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由于受到正常胃组织耐受剂量的限制,无法达到胃癌外放疗根治剂量,以致胃癌的放射治疗应用很有限。腹腔复发转移的治疗是临床医生最棘手的问题。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是近距
学位
目的:磷酸肌酸钠(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 CP)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脏内科及心脏外科的心肌保护剂,磷酸肌酸在体内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等高耗能器官的细胞内,主要通过为机体的高耗能细胞,如心肌细胞等,提供能量从而达到保护心肌的目的,但由于肿瘤细胞能量代谢高于正常细胞,因此就磷酸肌酸等能量合剂能否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拟通过S180荷瘤小鼠实体瘤动物
软组织肉瘤发病率较低,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治疗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的综合治疗,由于其局控率差、复发率高,如何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更有效的控制肿瘤一直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极大关注。近年来,虽然有软组织肉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报道,但由于外照射的根治剂量远高于周边正常组织的耐受剂量,明显限制其应用。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是近距离治疗的一种,是指将微型放射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组织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