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依据靶向阻断新血管生成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原理,研究联合应用抗VEGF单抗与反应停两种抗血管生成药对荷H22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联合应用抗VEGF单抗与反应停作为一种新型抗肝癌方式的可行性。
方法:1.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60只纯系清洁级KM小鼠,雌性,7~8周龄,体重18~22g。适应性饲养1d后,种植癌细胞,取小鼠左后肢大腿外侧为种植点,抽取0.2ml肿瘤细胞悬夜(约含4×106个细胞)注入种植点皮下。
2.动物分组及肿瘤生长观察:肿瘤种植后1w,可观察到全部小鼠有明显皮下肿块形成,第10日选取其中肿瘤生长良好肿块直径约5mm的小鼠40只,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即盐水组(对照组),抗体组,反应停组,抗体加反应停组,每组10只。用游标卡尺测量肿块长径(a)及横径(b),每日测量1次,肿瘤体积(V)=a×b2/2。
3.药物给予:肿瘤接种后10d即分组当日开始给药,对照组每日每只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反应停组灌胃反应停400rag/(kg·d),灌胃容积为0.2ml/10g;抗体组每日每只经尾静脉注射抗VEGF单抗0.2ml;联合组每日每只灌胃反应停400mg/(kg·d),灌胃容积为0.2ml/10g,再经尾静脉注射抗VEGF单抗0.2ml。连续给药12d。
4.瘤体称质量:抗体给药结束后继续观察肿瘤生长2w,于肿瘤种植后36d处死动物,称鼠重,取瘤组织,仔细分离肿块周边皮肤及非肿瘤组织,瘤体称质量并计算瘤质量抑制率,瘤质量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瘤质量/对照组平均瘤质量)×100%。
5.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测定:将肿瘤组织切成3mm厚片状,40g/L甲醛固定24h,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5μm.免疫组化SABC法:一抗为多克隆兔抗鼠CD34抗体,工作浓度1:100稀释.即用型High-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进行,DAB染色,苏木素复染,树胶封片。选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密集区于高倍镜(×200)下计数染色细胞,每片计数5个视野取平均值。
6.免疫组化测VEGF表达:采用SABC法,组织切片脱蜡、水化后,用3%过氧化氢去除内源性酶,微波抗原修复,然后加入兔抗人VEGF抗体,DAB显色,苏木精复染,光镜观察结果。分别用已知阳性的肝癌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正常小鼠和兔血清及PBS代替-抗作阴性对照。细胞浆或核呈棕黄色颗粒状分布者为阳性染色。阳性染色细胞≤10%者为阴性表达,细胞阳性染色>10%者为阳性表达。
7.统计学处理:各项计量资料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处理肿瘤体积变化数据,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处理瘤质量抑制数据、MVD及VEGF表达率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抗VEGF单抗与反应停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情况:种瘤后10d即动物分组时各组肿瘤体积无显著性差异,给药6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肿瘤生长呈现减慢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种瘤后20d即给药后10d,抗体组、反应停组和联合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抗体组<反应停组,此显著性差异一直持续至动物处死(种瘤后36 d)。
2.瘤质量抑制率:反应停组、抗体组和联合组在动物处死时的瘤质量抑制率分别为15.84%,29.26%和41.77%,均有明显抑制肿瘤质量增长作用,联合组瘤质量明显低于反应停组和抗体组。
3.肿瘤组织微血管测定(MVD):免疫组化法处理结果显示,各实验组MVD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较反应停组与抗体组MVD低,MVD在抗体组与反应停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VEGF表达率测定:免疫组化法处理结果显示,各组VEGF表达率分别为:反应停组45%、抗体组35%、联合组25%,显著低于对照组80%。
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反应停与抗VEGF单抗两种药物抗血管生成作用基理不同,但在抗H22转移瘤新生血管生成上有协同作用,并且这两种药相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使用限制较少,易于普及,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肝癌治疗方式。
方法:1.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的建立:60只纯系清洁级KM小鼠,雌性,7~8周龄,体重18~22g。适应性饲养1d后,种植癌细胞,取小鼠左后肢大腿外侧为种植点,抽取0.2ml肿瘤细胞悬夜(约含4×106个细胞)注入种植点皮下。
2.动物分组及肿瘤生长观察:肿瘤种植后1w,可观察到全部小鼠有明显皮下肿块形成,第10日选取其中肿瘤生长良好肿块直径约5mm的小鼠40只,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即盐水组(对照组),抗体组,反应停组,抗体加反应停组,每组10只。用游标卡尺测量肿块长径(a)及横径(b),每日测量1次,肿瘤体积(V)=a×b2/2。
3.药物给予:肿瘤接种后10d即分组当日开始给药,对照组每日每只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ml;反应停组灌胃反应停400rag/(kg·d),灌胃容积为0.2ml/10g;抗体组每日每只经尾静脉注射抗VEGF单抗0.2ml;联合组每日每只灌胃反应停400mg/(kg·d),灌胃容积为0.2ml/10g,再经尾静脉注射抗VEGF单抗0.2ml。连续给药12d。
4.瘤体称质量:抗体给药结束后继续观察肿瘤生长2w,于肿瘤种植后36d处死动物,称鼠重,取瘤组织,仔细分离肿块周边皮肤及非肿瘤组织,瘤体称质量并计算瘤质量抑制率,瘤质量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瘤质量/对照组平均瘤质量)×100%。
5.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测定:将肿瘤组织切成3mm厚片状,40g/L甲醛固定24h,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5μm.免疫组化SABC法:一抗为多克隆兔抗鼠CD34抗体,工作浓度1:100稀释.即用型High-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进行,DAB染色,苏木素复染,树胶封片。选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密集区于高倍镜(×200)下计数染色细胞,每片计数5个视野取平均值。
6.免疫组化测VEGF表达:采用SABC法,组织切片脱蜡、水化后,用3%过氧化氢去除内源性酶,微波抗原修复,然后加入兔抗人VEGF抗体,DAB显色,苏木精复染,光镜观察结果。分别用已知阳性的肝癌组织切片作阳性对照,正常小鼠和兔血清及PBS代替-抗作阴性对照。细胞浆或核呈棕黄色颗粒状分布者为阳性染色。阳性染色细胞≤10%者为阴性表达,细胞阳性染色>10%者为阳性表达。
7.统计学处理:各项计量资料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处理肿瘤体积变化数据,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处理瘤质量抑制数据、MVD及VEGF表达率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抗VEGF单抗与反应停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情况:种瘤后10d即动物分组时各组肿瘤体积无显著性差异,给药6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肿瘤生长呈现减慢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种瘤后20d即给药后10d,抗体组、反应停组和联合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抗体组<反应停组,此显著性差异一直持续至动物处死(种瘤后36 d)。
2.瘤质量抑制率:反应停组、抗体组和联合组在动物处死时的瘤质量抑制率分别为15.84%,29.26%和41.77%,均有明显抑制肿瘤质量增长作用,联合组瘤质量明显低于反应停组和抗体组。
3.肿瘤组织微血管测定(MVD):免疫组化法处理结果显示,各实验组MVD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较反应停组与抗体组MVD低,MVD在抗体组与反应停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VEGF表达率测定:免疫组化法处理结果显示,各组VEGF表达率分别为:反应停组45%、抗体组35%、联合组25%,显著低于对照组80%。
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反应停与抗VEGF单抗两种药物抗血管生成作用基理不同,但在抗H22转移瘤新生血管生成上有协同作用,并且这两种药相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使用限制较少,易于普及,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肝癌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