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个人特征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管理层的财务、投资、融资以及经营决策,而企业投资效率的高低是新经济下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微观元素,投资活动的方向和盈利性事关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规范企业投资活动等经营活动中,信息披露被作为强制性的、规范性的要求企业遵守的外部规则,以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了解。为了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要求管理层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是能够有效降低两类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方法,而除了可以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抑制非效率投资之外,管理层个人的特征是否能够作为更加内在且自觉的要求规范管理层的投资行为?如果内在自觉自律或者管理者个人经历背景也是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有效路径,那么在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过程中,管理层特征和企业信息披露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互补或者互为替代的作用呢?为了更好的理解非效率投资的成因,并探究完善系统的约束管理层非效率投资的路径,本文首先试探性的解释了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成因,并假设性的提出了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的三方面路径,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同时从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管理层个人特征的角度,探究二者对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作用,文章特别关注了会计信息披露和管理层个人特征在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中的交互影响作用,从而探索会计信息规范和管理层内在特征之间的交互治理作用,为打开企业运作“黑箱”、加强管理层行为监督、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借鉴。基于理论分析,本文以2007-201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开展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1)会计信息越透明,越有利于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在管理层特征方面,管理者年龄越大、管理者为男性、管理者有学术背景,有利于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而管理者有金融背景却会带来更差的效率投资。(3)管理者特征和会计信息透明度在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中存在交互效应。其中管理层年龄、性别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在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方面起到互补作用,管理层学术背景与会计信息透明度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方面起到替代作用,管理层金融背景和会计信息透明度在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中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稳健性检验中,文章剔除了可能影响企业投资活动的金融危机年度和加入更多的控制变量来提高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最后,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在进一步研究中试图阐释上述结论的原因机理。文章以企业融资约束为中介,探究了管理者年龄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路径。文章发现目前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并存的现象,但投资不足比投资过度更为普遍,并且投资不足的趋势进一步蔓延。在三步法中介效应的检验中,文章发现,融资约束在管理层年龄缓解企业投资不足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当下中国企业存在的投资不足问题有部分原因是由于融资约束的限制,而管理层年龄增长之所以能够减少投资不足主要是因为随着管理层年龄的增长,其积累的社会资本、自身信誉和融资渠道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而这种非正式渠道融资很难由单纯的会计信息披露来获得,所以这也可以解释为何管理层年龄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在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方面起到互补作用。这一结论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尚未完全完善以及社会资本在企业融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反映了中国熟人社会关系和关系型网络的社会现实。以上结论丰富并验证了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成因,在企业和社会关系层面为提高企业投资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发现了在中国情景下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键路径,贴合社会现实,为企业加强隐形内部治理、抑制非效率投资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在社会层面,本文为管理层加强自身综合素养、完善融资渠道、构建社会完善金融系统提供了启发,进而同时保证实体经济投资的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