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碱土壤的石油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本研究以苜蓿和八倍体小黑麦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利用微生物稀释平板法、BIOLOG微平板实验、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同时测定土壤的石油降解率,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分析污染土壤中两种供试植物小苗期、壮苗期以及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在苜蓿和小黑麦的三个生育期内,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都是在小苗期时最少,壮苗期增加,成熟期降低;不同处理土壤中,苜蓿和小黑麦根际可培养细菌数量变化均为:石油盐碱土(5g/Kg)>石油盐碱土(10g/Kg)>农田土>盐碱土;而其根际可培养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变化均为:农田土>盐碱土>石油盐碱土(5g/Kg)>石油盐碱土(10g/Kg)。2. BIOLOG微平板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盐碱胁迫和石油浓度的增加,苜蓿和八倍体小黑麦各生育期的微生物活性降低,主成分分析显示,盐碱胁迫和石油污染使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碳源利用产生差异。3.通过DGGE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石油浓度增加,某些特异的微生物富集,产生特异条带,某些条带亮度增加,通过16S rDNA鉴定分析,苜蓿的11个条带分别为:3、4、8、9、10号条带鉴定为酸杆菌(Acidobacteria),2、7号条带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daceae),6、11号条带鉴定为γ-变形菌(Gammaproteobacterium),1和5号条带鉴定为不可培养的土壤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小黑麦的8个条带分别为:1、2、3号条带鉴定为酸杆菌(Acidobacteria),4号条带鉴定为不可培养的土壤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5号条带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daceae)。4.苜蓿和小黑麦生育期过后,苜蓿和小黑麦种植于石油浓度5g/kg干土中的总石油烃降解率高于石油浓10g/kg干土中的降解率,达到显著水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