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中国男排参加过两次奥运会比赛。第一次是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男排因前苏联等国抵制而递补获得参赛资格并最终获得第八名。第二次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排作为东道主参赛,最后成绩是同保加利亚、波兰、塞尔维亚并列第五。由此看来,中国男排在奥运史上还没有真正凭实力参加过奥运会,进军奥运仍需努力,失利原因值得深讨。论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技术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合2012年奥运会男排资格赛4负场比赛、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排资格赛5负场比赛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排资格赛2负场比赛视频的技战术统计和观察分析,对中国男排技战术效果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失利原因,为中国男排在下一个奥运周期和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提供数据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发球效果欠佳,“保发”为主,“拼发球”失误率高;发球速度、力量、攻击性不足;发球不注重找人找线,战术目的性不强。2、接发球绝对到位率低,主攻接一传再准备进攻的能力不足。3、扣球效果一般,因战术打法不够灵活,扣死率相对较低,被拦率偏高。4、拦网针对性不足,对阵高度占优的国家,中国男排拦前排攻炸手率高;预判能力较低,再次拦网能力不足;拦死率较低,针对性拦防后排攻效果不好。5、一攻防反效果:因接发球和防守起球绝对到位率较低,战术组成率不高,得分率相对较低。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发球攻击性,提高一传到位率,增强再攻能力,扣球手法更加灵活多变提高扣球得分率,同时要增强拦网意识,提高有效拦网率。2、进一步完善整体攻防战术体系。提高后排攻立体进攻战术配合质量,结合“前飞”、“背飞”、“交叉”、“加塞”等战术掩护形成“纵向梯次”后攻,从而提高得分率。在稳定“一攻”的同时,加强“防反”能力,特别是小球防反能力。3、补齐队员个人防守技战术水平参差不齐短板,提高全队的整体拦防配合能力,默契配合、相互协调,从而稳固整个防守体系。4、创新发展新技术。“快”、“变”、“活”是中国男排历史和经验的总结,应在继承发展的过程中推陈出新、灵活多变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