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政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于近年来提出的“低碳经济新政”为我国建立了一条以低碳经济为主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大幅度提升了其他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协同参与程度,而这一发展理念也逐步渗透至我国的经济、科技、农业等多个领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本文运用断点回归设计、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以2012年发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为例,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评估了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的政策效应,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本文在对比参考方法和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的优缺点后,选取了参考方法并结合八种主要化石燃料燃烧的参数对我国各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通过分析测算结果可以发现:第一,2006年至2016年间各省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有了明显的上升,山东、河北、山西的碳排放量始终位列前三;而北京、重庆、宁夏、海南和青海五省的碳排放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第二,年均增长率数据显示,平均碳排放量位列最后一名的青海省的年均增长量高达11.52%,仅次于新疆位于第二,而除了新疆、安徽和江西这三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10年正增长外,其余省份的碳排放量在此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第三,通过对地区间的碳排放量比较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且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特征。本文通过断点回归设计的方法研究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回归结果可以发现:第一,虽然断点回归得出的平均处理效应估计均为负但并不显著;第二,本文构建了“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两个新的变量,发现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发布对于沿海和内陆地区城市的二氧化碳增长量的影响都是显著为负的,但是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发布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机制,得出的结论如下:一,规划发布抑制了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的迅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调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二,政策发布后能源消费结构并没有发生显著调整,二氧化碳排放量受到这一变量影响并不显著,整体的间接效应不显著,然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却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三,政策发布后能源利用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能源效率提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四,作为保障措施的节能减排的财政投入并不能独立影响二氧化碳排放,而是与其他路径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综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结合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首先,产业结构需要持续进行优化调整:一方面,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更加高端、高效和环保的方向发展,以更高的国际标准要求企业的工艺装备、技术产品和能效环保水平,争取实现更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尤为重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节能环保企业这一目标的重点集中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数字创意等低能耗领域。其次,加大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不同的地点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高效率的可再生能源,例如海上风能、地热能等;另一方面,将现阶段碳排放系数较高的能源进行替换。再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促进节能减排的重大共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技术支撑;加强监督管理能力,真正做到政策的“上传下达”,促进项目工程与技术及时、有效、高效落地,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化。最后,作为一切节能减排的政策有效、高效实施的保障因素,政府要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和完善相关金融体系: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收费政策以及财政税收的激励政策,从成本角度倒逼企业进行节能环保改造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并完善碳排放权或排污权等的交易市场和金融体系,保障绿色信贷。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毕业生工作选择之时,这种现象——即使是相同学校、相同专业在进行工作选择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倾向——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工作选择类型的差异也是不同人格特点表现的差异,人格特质会映射在就业选择上,这体现出来的就是职业性格。职业性格不同的人,所适应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也不相同,因而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在相同温度的火的作用之下,黄油会被火融化,而鸡蛋会接受火的作用而成熟。在人
学位
期刊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在短期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水平,全国各个行业都出现停摆现象,各个省份推迟春节之后企业复工复产时间,这对于我国的劳动力、企业以及进出口贸易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也对全球经济活动各方面造成了多重影响,对于全球产业链的未来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根据各个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应报告中都指出2020年国际经济将会大幅下滑,贸易总额也会下降。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
学位
创新是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其中民营企业的生产活动更为积极主动、灵活创新。对于企业创业来说,研发创新具有成本大、不确定性高等特点。因此政府通过补贴和税收优惠来降低研发的成本,以此促进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缓解了企业从事研发活动所带来的压力。而在这过程中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政治关联”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也会影响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目前学界已有较多文献探讨财税政策与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效率的
学位
第四次科技革命以来,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为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不断加深其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促进了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体化。但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不确定性日益提升,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波动率是反应金融资产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早期对波动率的研究集中于低频数据领域。如ARCH和GARCH类模型。传统的GARCH类模型并不能取得很好的预测效果。近年来,随着高频数据可得性的增
学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高技术与高资金密集度的典型特征,成长潜力巨大,能够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提出要大力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自此,企业纷纷投资光伏产业、新能源产业、芯片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波又一波“投资潮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潮涌”的特征分为产业间对比与时间维度对比两个方面。从产业间对比来看,自2010
学位
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贸易缩水严重,我国外贸企业也难幸免,出口业务受到重创,在我国商务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不少企业开始尝试出口转内销调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贸易受各国封锁政策和经济停滞影响再度出现大跳水,我国虽然率先从疫情中恢复,实现全面复工复产,但受世界经济停滞的拖累,出口订单频频被砍,外贸企业再度遭遇重创,出口转内销成为其度过危机的必然之举。除了外贸企业在极端情况
学位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企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凸显,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企业构筑“护城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尤其是针对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当前研发国际化已经成为企业加强自身科研实力,追踪全球最新技术动向,抢占海外市场份额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便开始进行研发国际化,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技术转移以支持其分支机构在东道国当地的生产销售活动,并且较多实证研究围绕发达国
学位
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趋势并在不断深化,国际间的经济联结愈发紧密,对外经贸都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占据相当高的地位。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积极的参与到国际市场当中,中国的对外贸易量和对待直接投资量都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成为国际经贸的中坚力量。中国的企业也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开展对外经贸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但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时,会受到较多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