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毕业生工作选择之时,这种现象——即使是相同学校、相同专业在进行工作选择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倾向——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工作选择类型的差异也是不同人格特点表现的差异,人格特质会映射在就业选择上,这体现出来的就是职业性格。职业性格不同的人,所适应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也不相同,因而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在相同温度的火的作用之下,黄油会被火融化,而鸡蛋会接受火的作用而成熟。在人格特点与其工作类型匹配度比较高的情况下,个体会产生较高的效能感,其个人发展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影响个体工作选择的因素众多,但最为本质的、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其个体人格特质。在2020年“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之下,毕业生求职又成当今社会的难点、热点。而毕业生性别角色、职业自我效能感和工作选择倾向等与其就业有着亲密的关系。本文旨在研究毕业生性别角色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工作选择倾向之间的关系,此研究的意义可以从两个层面总结:第一,对于毕业生而言,本研究鼓励毕业生更好更早确定自己的性别角色特点,摒弃对个体性格的固有思维,拓宽对不同工作类型的认知边界,从而更好的实现工作成就,实现个人价值;第二,对于企业而言,本研究发现企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应与企业员工的性别角色作好匹配,这对企业本身以及员工都有着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241名毕业生的测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职业自我效能量表和工作倾向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调节效应检验、层次回归考察毕业生性别角色、职业自我效能感与工作选择倾向的关系。本研究发现:1.在性别角色上:毕业生性别角色整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双性化性别角色的毕业生最多。这表明了单一的性别角色日渐成为过去式,日前综合型人才、全能型人才能更好在社会立足。本研究的这一发现揭示了当今社会性别角色的重大变化趋势。2.在毕业生工作选择倾向上:排名前三的工作类型分别是社会型、传统型、事业型。3.在职业自我效能感上:男性在传统男性职业自我效能感上的得分更高,排在前三位职业类型分别是党政机关负责人、工程师、经济学家。女性在传统女性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更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秘书、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4.在性别角色与工作选择倾向的关系上:男性化性别角色与实际型、研究型工作有显著相关,女性化性别角色与社会型工作呈现显著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男性化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实际型、研究型工作;双性化性别角色的毕业生倾向于选择艺术型、社会型、事业型工作。在性别与工作选择倾向的关系上,研究发现男女毕业生在实际型、研究型的工作上有显著差异,男生更倾向于选择实际型、研究型工作;男女毕业生在艺术型的工作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更倾向于艺术型工作。5.在性别角色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上:性别角色不同的人,在传统男性以及传统女性的职业上效能感不同。在传统男性职业上,男性化、女性化性别角色差异显著。双性化与女性化组、未分化组差异较大,即男性化、双性化在传统男性职业上效能感更高;传统女性职业中,也是双性化组的效能感更高。6.在性别角色、职业系我效能感与工作选择倾向的关系上:在偏男性工作选择倾向上,性别角色与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经过层次回归分析后得出,性别角色对工作选择倾向的相关性在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得到明显加强。男性化的毕业生在选择实际型、研究型工作时会显著受到传统男性职业效能感的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对于性别角色与工作选择倾向之间的关系未见显著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