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城市的发展入手,首先阐述了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的城市住宅发展模式,随后在研究了世界范围内各国城市住宅发展的代表模式后,提出中国城市化发展中可选择的住宅模式,并深入剖析了各种模式的住宅特征以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提供更宽泛的选择余地。城市住宅的发展始终以人口密度为前提,以能够提供最大限度的城市人口聚居地为最终目的,在宏观的论述了城市住宅的适宜发展模式后,我们有必要将密度的问题提出来。事实上,密度的问题也一直是住宅业关心的重要问题,如何提高居住密度是当今住宅发展要解决的紧要问题之一。文章第三章重新审视了密度最初作为衡量人口积聚程度的数量级,并为住宅的发展重新找回开发点提供参考,为下面联排住宅高密度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联排住宅作为一种基本的住宅形式早在鸦片战争后在我国的开埠城市中就已经发展起来了,由于这种模式极大程度的集中了土地利用率,故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但不适宜的发展使这种住宅形式的弊端也日益呈现。在没有找到解决联排住宅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前,中国又迫不及待的引进了单元楼式的住宅发展模式,并一度徘徊在如何修建更高的住宅当中。这种抛弃了以往的建造风格而另辟新径的做法似乎直到环境问题被突显出来的时候才又使人们再一次眷恋贴近土地带来的宜居环境,层数不再增加的住宅形式又一次被提出来,而这次的低层住宅的复兴却成了贵族的象征。低层高密度联排住宅中小面宽大进深联排住宅的发展是本文关心的又一现实问题,面宽的缩小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然而如何在有限的甚至狭窄的面宽条件下营造出适宜的居住空间是我国住宅发展所要解决的下一问题,从国外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发展的模型或是一种希望。说到这里本文的写作意图已经很明确了,中国的城市住宅发展在走一条单一但并不纯粹的道路,针对我国城市住宅发展的现状,寻求多种住宅类型的发展是必经之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发展何种形式的住宅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文中提出在人口密度适宜的地区发展低层高密度联排住宅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