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问题的研究多是从宏观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层面展开的,忽视了对居民参保长期护理保险微观实证的探讨。居民作为参保主体,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居民参与,而居民参保意愿是构成其参与保险建设的直接动力。在不了解居民参保意愿的情况下,政府设计的保险制度容易脱离现实,保险机构也难以开发针对性的产品来满足多样化需求,因此居民参保意愿是确保制度建设有效性和实现精准营销的关键。虽然已有研究对居民参保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但是多为验证性的列举,缺乏对影响因素的系统归纳和相应的机理分析。鉴于此,本研究依据“理论与文献铺底–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政策建议”的技术路线,对居民参保意愿驱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居民参保意愿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提供依据,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主要创新性工作和研究结论具体如下:
(1)长期护理保险居民参保意愿驱动机理质性研究。基于探索性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厘清居民参保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构建包含居民属性、心理认知和外部情境三类主范畴的长期护理保险居民参保意愿驱动机理综合理论模型,并提出基于“认知–情境–意愿”的分析框架。根据理论模型做出如下研究假设:居民属性的异质性对其参保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居民心理认知变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参保意愿;外部情境变量调节参保“态度–意愿”间的路径关系,能够弥补两者的差距。
(2)长期护理保险居民参保意愿驱动机理量化研究。基于调研数据,综合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实证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异质性居民的参保意愿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参保过程中存在“态度–意愿”差距,表现为态度高意愿低形成的意愿缺口;参保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个人规范、信任程度和文化观念对居民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直接影响,风险认知仅对商业保险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个人规范、信任程度、风险认知和保险知识通过参保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参保意愿;政策支持对“态度–意愿”间的路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弥补了两者的差距。
作为政策启示,本研究建议:政府应该尽快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法规,通过宣传强化居民参保责任感与义务感,转变其守旧护理观念,加强监管和政策层面支持与引导,扩大制度试点;保险机构应该加强商业保险理念和知识宣传,提升居民风险认知能力和参保意识,做好内部规范化管理和产品设计。
(1)长期护理保险居民参保意愿驱动机理质性研究。基于探索性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深度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厘清居民参保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构建包含居民属性、心理认知和外部情境三类主范畴的长期护理保险居民参保意愿驱动机理综合理论模型,并提出基于“认知–情境–意愿”的分析框架。根据理论模型做出如下研究假设:居民属性的异质性对其参保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居民心理认知变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参保意愿;外部情境变量调节参保“态度–意愿”间的路径关系,能够弥补两者的差距。
(2)长期护理保险居民参保意愿驱动机理量化研究。基于调研数据,综合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开展实证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异质性居民的参保意愿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参保过程中存在“态度–意愿”差距,表现为态度高意愿低形成的意愿缺口;参保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个人规范、信任程度和文化观念对居民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直接影响,风险认知仅对商业保险参保意愿具有显著直接影响,感知有用性、个人规范、信任程度、风险认知和保险知识通过参保态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参保意愿;政策支持对“态度–意愿”间的路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弥补了两者的差距。
作为政策启示,本研究建议:政府应该尽快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法规,通过宣传强化居民参保责任感与义务感,转变其守旧护理观念,加强监管和政策层面支持与引导,扩大制度试点;保险机构应该加强商业保险理念和知识宣传,提升居民风险认知能力和参保意识,做好内部规范化管理和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