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学者米哈伊尔·巴赫金(1895-1975)跻身二十世纪最著名学者之列。他的理论体大思精,其中话语理论是贯穿巴氏理论的灵魂。尽管话语理论以及对话性这一核心概念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由巴赫金提出,却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引起西方学者应有的关注。而且迄今国内外对于对话性的研究和应用都主要局限于文学语篇。近五年来,国内学者才开始重视非文学语篇的对话性分析。鉴于此,本文尝试对非文学书面语篇进行对话性研究。结合20段意义完整的英文语料,作者试图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具有对话性的言语手段和语篇组织手段在四类非文学书面语篇中的体现—描写语篇、叙述语篇、说明语篇和议论语篇,旨在透过书面语篇静止的、独白的表象揭示其互动的、对话的本质。研究结果表明四类非文学书面语篇都广泛运用了各种具有对话性的言语手段或语篇组织手段。在词语层面上,书面语篇的对话性可通过使用指代、称呼语和各种情态表达实现;在句子层面上,问句、假拟分裂句、祈使句和省略句是体现作者与潜在读者间对话的有效手段;而各种篇章组织方式的运用和不同声音在语篇中的巧妙体现更使读者从宏观上参与到语篇意义生成过程中。根据理论论述和实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非文学书面语篇本质上都具有对话性。其次,对话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程度问题。一个书面语篇对话性的程度取决于作者在多大程度上和以什么方式考虑到受话人(即真实或潜在的读者)和/或其他声音的存在并把这种考虑在语篇中表现出来。本研究的贡献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在理论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书面语篇的对话本质并拓展了对话理论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上,本文为促进写作和阅读教学提供了自然新颖的视角和切实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