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意义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2ut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众多思想家、哲学家研究的兴趣所在。他们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也为后人继续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启迪了思想。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困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认知能力的局限性,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们对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认识大都是抽象或者片面的。这种抽象性和片面性体现在,他们未能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未能准确把握人获得全面发展所需的社会历史条件。因而,他们也都未能科学系统地说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汲取了西方哲学思想的精华,以其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将现实的人作为考察起点,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做为目标,构建并形成了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际内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联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启示下,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也直接促进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作为一个价值规定与历史现实规定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仍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指导作用。深入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论文的绪论。本部分重点论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这一部分是论文进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第二部分:通过研究古希腊、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欧洲哲学家和德国古典哲学家关于人学思想,论述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渊源。第三部分:以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为基础,分析并论述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萌芽、形成、完善和成熟的演进过程。第四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包括了理论的价值规定和内容涵盖。第五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包括了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以及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六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科学地界定内涵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因此,准确厘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是有效推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学术对话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
大米传统上在蒸煮前必须进行人工淘洗.清除残留的糊粉层以便做成可口的米饭.淘洗时会破坏大米营养层而导致营养物质流失.免淘米就是无须淘洗即可蒸煮的大米,目前国内传统免淘
城市化作为人类进步的体现,在近些年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得尤为之快.它作为一个不可规避的话题日益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如何在妥善发展城市时,合理地利用城市内部废旧空间成
人类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历程,经常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存危机带来的严重威胁,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带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文明时代,造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整个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大学生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
学位
石油与现代生活的高度关联性注定了人类对石油的依赖性,日渐稀缺与分配不均衡的石油资源注定了人类获得石油的艰巨性。中国持续30年高速持续的经济发展以及本土日益减少的石
道德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塑造
当今世界,生态危机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日益显现,全球生态危机日益突出。在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的过程中,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深入探索,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村庄,研究的主题是村庄社会冲突和村庄社会治理。村庄作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一直以来发挥了“稳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村庄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