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约束模型的协同模板任务机制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模板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协同技术的飞速发展,协同模板概念在两者技术优势的结合下产生。本文介绍了协同模板建模系统(CoTM),在此基础上展开基于约束模型的任务机制研究,重点分析了约束模型向任务模型的转换及任务控制流程,并引入了任务前趋图、串并行驱动模式等关键技术作为系统应用和研究的支撑,不仅为CoTM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为协同模板设计机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约束模型及其向任务模型的转换:总结协同模板中多样的约束信息,采用模板设计语言(TDML)作为描述载体,根据领域、表达方式等对约束信息进行分类,建立基于约束网络的存储模型和相应解释机制,引入任务前趋图概念和基于聚合与排序的转换算法,实现由约束模型向任务前趋控制模型的转换。 2) 串并行驱动的任务控制机制:以基于约束的任务前趋图为引导,结合协同模板的特点,采用串并行驱动模式控制任务机制中的任务申请与分配、任务交流、任务复合等模块,并引入任务锁机制及信号量机制作为串并行交流和驱动模式的核心技术,将离散的模板存储与连续的协同任务机制结合,验证了协同模板的任务运行机理。 3) 系统实现及验证:分析模板固有的特点和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CoTM系统中的协同控制模块,该模块与模板控制、造型建模模块相结合,实现了任务控制、协同感知、协同交流等功能,贯穿于协同模板整个协同设计流程。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云服务的可靠性,目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已经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的基本流程是先检测故障,然后再恢复故障。然而由于传统的故障检测器采用了端到端的超时机制,导致
各种应用软件和Web平台结合在一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构成WAE(web Application Environment)。每一个WAE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应用集成在其中相互影响,相互关联。随着网络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正在成为网络在线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业务。从个人即时通信(Personal Instant Messaging,简称PIM)向企业即时通信(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深化,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系统产品也越来也越丰富。为了贯彻国家软件
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传统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为移动商务的实现奠定了硬件技术基础,基于J2ME平台的胖客户端应用使得客户端能进行复杂的商务计算。本文分析比较当前无线平台
EMV规范是由世界三大银行组织制定的一个全球统一标准,以此来规范卡片和终端,以及双方的接口,达到国际上卡片和终端互通互用,提高支付安全性的目的。中国的EMV迁移估计在2007
因特网的普及大大地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然而,语言障碍却限制了亚洲各国之间的合作。为加强亚洲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本京都大学Toru Ishida教授发起了多文化交流平台(In
虚拟机是搭建“基础架构即服务”云平台的基础,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虚拟机数据后端存储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分布式块存储系统是典型的虚拟机数据存储系统,一般采用无中心节点的
由于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控制其执行的过程都可以广义地称为工作流,因此工作流技术作为过程建模和过程管理的核心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业务领域快速有效地构造符合企业需求
在单个芯片上集成成百上千个核是工艺发展下的一种趋势。基于碳纳米管的无线天线技术,使无线片上网络具备了良好的扩展性,面向不同的应用需求,无线片上网络的渐进扩展成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