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要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土地出让作为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在促进上海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2年,为深化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规范国有土地出让行为,国家实施了国有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招拍挂出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该制度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端和缺陷。特别是在对地块的开发利用上缺乏有效的规制,造成近些年来土地市场屡屡传出“地王”、房价日益高涨,而土地的利用效益却未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实现,这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在现行的招拍挂出让制度下对经营性用地的开发规制做进一步的研究并进行完善。 本文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开发利益公共还原理论和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上海招拍挂出让出让经营性用地开发规制情况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上海土地出让制度的发展变迁和招拍挂出让的方式和特点。其次,通过对上海2014年土地出让数据的整理归纳,总结了上海招拍挂出让经营性用地开发规制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和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完善上海招拍挂出让经营性用地开发规制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