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的发展实践表明,大都市区是城市与区域演化的趋势之一。在国外大都市区发展过程中,由于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的不合理,导致了资源环境社会结构的紊乱。中国少数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已经开始走向郊区,中国即将迎来大都市区时代。我国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如何对大都市区土地进行集约、有效的空间安排,是关系到我国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文从区域和城市互动的角度,以系统论为思维支撑,运用区域经济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融合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为基本对象,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理论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演化概念、类型、过程、机制与可持续发展,选取我国典型大城市地域——长春市为研究案例,对上述理论体系予以验证,并构建长春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可持续发展体系。 第一部分论述了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包括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体系的概念与内涵、空间要素、形态与结构演化过程、类型以及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三个章节。 大都市区是在城市进入郊区化阶段之后,逐渐形成的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空间地域类型。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体系可以从要素、结构、形态三个层面来表现,它兼具城市、区域以及城市与区域互动的多重土地利用空间特征。 大都市区土地利用要素空间体系主要从工业、农业、商服、居住、生态以及道路用地空间来表现,并据此进行各要素的类型划分。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经历了中心——外围结构、中心城市——边缘城市共生结构、网络化结构三个发展阶段,而空间形态则经历了定向多轴线形态、圈层分布形态、主轴线型形态以及反磁力中心组合形态四个发展阶段。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的作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产业结构调整、集聚与扩散效应、交通技术创新、规划调控与地域文化等。本文分别从作用机理、作用途径、作用模式三个层面研究上述影响因素对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的作用机制。 第二部分是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内涵、理念、要点、模式、类型与调控等内容。 国外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过程中,产生了郊区蔓延、中心城市衰落、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增加等负面效应,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可持续发展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为目标,从鼓励公共交通入手,强调土地利用空间的多样化与土地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构建发展模式,建设区域、城镇、城区等多空间尺度的发展类型,从制度、策略、规划、管理等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调控。 第三部分是长春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在对长春市城区与市域土地利用空间演化过程与机制、现状特征进行系统诊断的基础上,阐述了未来长春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背景、趋势、目标与调控对策。 本文认为,未来10一20年是长春大都市区形成发育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春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体系应形成圈层—轴带复合型空间形态,构筑多中心—外围式空间结构,按照都市区的功能要求组织工业、农业、商服、居住、生态、网络用地空间体系,并从规划编制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政策、土地利用监督、行政区划调整与空间管理协调等方面采取调控措施。关键词: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可持续发展;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