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金丝猴为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然而,由于盗猎、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已造成该物种在分布和数量上均有所下降。位于岷山地区的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前身为伐木场,是川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但迄今为止,尚未在该区域开展过川金丝猴的相关研究。有鉴于此,我们于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对四川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数量与分布、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不同生境条件下川金丝猴地理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并为可为川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1.在研究区域内共布设样线18条,对川金丝猴的数量与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老河沟川金丝猴共计5群,约189只,平均OMU大小为7.34±0.78只。其中,干沟-药山沟群、黑沟-牧羊沟群数量相对较大,分别为77只和41只,其余各群数量均较小(<30只)。2.研究区域内,川金丝猴利用最多的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其次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有桦木(Betula spp.)、苦桃树(Amygdalus davidiana)、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槭树(Acer spp.)以及椴木(Tilia tuan)等,它们多为川金丝猴的食源植物。针阔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为冷杉(Abies fabri)、云杉(Picea aspe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桦木及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林下灌丛以箭竹(Fargesia)为主,箭竹高度为1.8±0.7 m,盖度为(46.1±24.8)%。3.根据猴群的活动痕迹,共设置了451个20 m×20 m的生境利用样方,测定了海拔、坡度、植被类型、郁闭度等11个生态因子。采用Vanderloeg-Scavia选择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各个季节的变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春季猴群主要在海拔1 801~2 300 m、半阴和半阳坡、郁闭度为25%~75%、下坡位、近水源(0~50 m)、坡度多为20°以下的落叶阔叶林中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活动。它们主要选择灌木盖度为25%~75%,乔木平均胸径为11~30 cm、乔木平均高度为5~15 m乔木密度为10~30棵/400 m2的森林。(2)夏季猴群主要在海拔2 301~2 800 m、半阴和半阳坡、郁闭度为25%~75%、中坡位、水源距离在50 m以上、坡度多为20°以下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它们主要选择灌木盖度为25%~75%,乔木平均胸径为11~30 cm、乔木平均高度为5~15 m乔木密度为20~30棵/400 m2的森林。(3)秋季猴群主要在海拔1 801~2 800 m、半阴和半阳坡、郁闭度为25%~75%、中坡位、近水源(50~100 m)、坡度多为20°以下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活动。它们主要选择灌木盖度为25%~75%,乔木平均胸径为11~30 cm,乔木平均高度为10~15 m乔木密度为20~40棵/400 m2的森林。(4)冬季猴群主要在海拔1 801~2 300 m、阳坡和半阳坡、郁闭度在25%~75%、下坡位、近水源(0~50 m)、坡度多为20°以下的阔叶林中活动。它们主要选择灌木盖度为25%~75%,乔木平均胸径为11~30 cm、乔木平均高度为5~15 m乔木密度为20~30棵/400 m2的森林。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特提出以下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和建议:(1)加强对川金丝猴边缘种群的关注度(2)更换低海拔人工种植的落叶松。(3)加强对川金丝猴重点分布区域的监测。(4)控制旅游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减小对川金丝猴的人为干扰。(5)定期对村民开展保护宣传和法律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