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11周左右SD大鼠(体重为250-290g)共160只,分别给予空白照射(n=20)、30Gy(n=70)、40Gy(n=70)左半脑照射,且以未经照射的对侧半球作为对照。每周检查照射区皮肤情况及体重变化;在照射后4周、12周、24周、36周通过MRI观察大鼠受照射侧大脑半球的影像学变化;在上述时间点取各组大鼠的脑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LFB染色观察脱髓鞘变化;免疫组化使用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检测血管密度的变化;NeuN标记海马区神经元;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分别于照射后24周、36周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结果】大鼠在放射性照射后4周开始出现照射野脱毛,同时照射组表现出体重的减轻,但体重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MRI显示在照射36周后海马及内囊位置出现明显的T2高信号征象;病理结果显示受照射的左半球可出现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核增大、血栓形成及神经元固缩等表现,随着时间延长,可出现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脑室水肿及外囊中“格子细胞”形成。照射后36周时,海马伞、内囊处出现坏死(30Gy组=3/10,40Gy组=2/5)。照射后各时间点照射组脑白质中的LFB染色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30Gy组和40Gy组在一定时期内(4w-36w)左侧和右侧均无显著性差异;36周时,40Gy剂量组左侧的髓鞘染色密度显著低于30Gy组左侧的髓鞘染色密度。CD31阳性细胞在30Gy组照射后12周、24周的结果示左侧明显低于右侧的细胞数目,40Gy组照射后24周、36周左侧显著高于右侧;30Gy剂量组在12周、36周时的左侧的血管密度都显著高于40Gy组。各时间点左侧海马成熟神经元(NeuN阳性细胞)的数目较右侧海马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剂量组左侧的成熟神经元的数目之间只在4周时有差异。照射后各时间点GFAP阳性细胞左半球较右半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两剂量组左侧的数目之间无差异。Morris水迷宫实验在24周时,照射组与对照组大鼠穿起平台次数无显著性差异;在36周时,40Gy组大鼠较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有显著性减少,同时,40Gy组大鼠较30Gy组穿越平台次数亦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大鼠放射性脑损伤可以损害认知功能,同时有病理学、血管、胶质细胞、影像学的变化,并表现为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