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抑制过氧亚硝酸根损伤生物分子的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rcha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生物体内一氧化氮自由基(·NO)和超氧根阴离子自由基(O2· ̄)会结合成一种具有强氧化、硝化能力的细胞毒性物质—过氧亚硝酸根(ONOO ̄)。生理条件下它能够质子化为过氧亚硝酸(ONOOH),穿过细胞膜,达到·NO和·OH等自由基达不到的位置,损伤生物靶分子。ONOO ̄可氧化细胞膜脂、硝化蛋白质,损伤DNA等生物大分子,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能量代谢,导致细胞凋亡,最终引起一系列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败血症、帕金森症和癌症等的发生。而人体内缺乏特异性清除过氧亚硝酸根的酶,因此开发具有抗ONOO ̄能力、低毒的清除剂对于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然产物种类丰富,是药物研发的重要原料来源,近几年发现多种天然产物具有抑制ONOO ̄损伤的能力,但是由于天然产物种类繁多,并未建立对其抑制效果的统一评价体系。前期研究发现松树皮、迷迭香和紫锥菊粗提物对过氧亚硝酸根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本研究进一步从中分离得原花青素、迷迭香酸和菊苣酸,以ONOO ̄介导酪氨酸硝化(3-硝基酪氨酸生成量)、DNA链断裂以及ONOO ̄均裂生成的自由基强度为指标,以维生素C为参照,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电泳技术、电子自旋共振及自由基自旋捕获技术探究了三种成分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基于自由基理论,三种天然产物对·OH和·NO2介导的损伤表现出了不同的抑制效果。原花青素、迷迭香酸、菊苣酸及维生素C抑制ONOO ̄介导酪氨酸硝化IC50分别为75.3μM、64.5μM、54.9μM和346.7μM,抑制效果:菊苣酸>迷迭香酸>原花青素>维生素C;抑制DNA链断裂IC50分别为10.65μM、10.03μM、9.39μM和26.90μM,抑制能力:菊苣酸>迷迭香酸>原花青素>维生素C,但在高浓度范围内抑制效果:原花青素>菊苣酸>迷迭香酸>维生素C,可能多聚体原花青素通过氢键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可逆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能增强DNA稳定性;清除ONOO ̄均裂生成的·OH自由基IC50分别为1.0005μg/mg、0.9939μg/m L、0.8850μg/m L和1.3346μg/mL,捕获能力菊苣酸>迷迭香酸>原花青素>维生素C。结合各天然产物结构及抑制效果发现·NO2的硝化作用在ONOO ̄介导的DNA链断裂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维生素C清除·OH的能力较强,清除·NO2能力较弱。原花青素、迷迭香酸、菊苣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的邻酚羟基是其强清除能力的分子基础。酚羟基与自由基反应后释放出H+,与·OH和·NO2及其氧化产物结合,形成较稳定的半醌式结构自由基,从而阻断自由基反应。此外分子内存在的氢键、C=C、羰基及p-π共轭体系通过稳定自由基中间体,延伸共轭体系及促使电子云分散等作用增强其ONOO ̄的清除能力。三种天然产物清除ONOO ̄机理可能为:捕获ONOO ̄均裂生成的自由基,阻断自由基链式反应;络合相关金属离子,抑制其催化作用。本试验对原花青素、菊苣酸、迷迭香酸抑制过氧亚硝酸根损伤进行了探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猜测,期望能形成初步的抑制效果评价体系,为过氧亚硝酸根的抑制剂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提高,世界各地都在为了各种新技术进行紧张的研究。对中国而言,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种类就是创新型人才,因此各行各业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必须将农村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转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上来,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发展学院,探讨“学院+X+农户”、产学研一体化、县乡村
梳理中国翻译史上第三次高潮中出现的众多的译者后发现,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不仅是社会伦理思想的体现,更是译者个人伦理思想的反映。此次翻译高潮中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齐白石一生曾画有三套山水十二条屏。文章从分析这三套作品入手,尤其比较了1925年版和1932年版之联系与区别,并由此引出对齐白石山水画的研究。文章分析了齐白石山水画在传统
增值型内部审计是民机制造企业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增值型内部审计对民机制造企业的价值出发,分析了民机制造企业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民机制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快速扫描对双侧下肢静脉直接增强(双侧下肢DE-DSCTV)的应用,以及直接增强法相对于间接增强法的优势。方法选择30例患有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通过改进高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