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育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体育舞蹈是体育教育中具有艺术表现性的运动项目,女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她们改变身体外部形态,提高认知水平,培养艺术鉴赏及表现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较高的自尊、稳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本研究以四川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大一非体育专业女生60人为研究对象,以体育舞蹈为公共体育课的实验教学内容,主要采用SCL-90量表及徐霞等(2001)改编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通过15周30学时的学习,研究体育舞蹈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身体自尊有何影响。全部数据采用SPSS.13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七周实验教学,两组被试在心理健康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躯体化症状上实验前与控制组有显著差异的情况,经过7周练习,得到较大改善;在身体自尊方面,两组被试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在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这两项因子的分值上,都明显高于控制组。2.经过15周的练习,实验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在焦虑症状、敌对性以及恐惧性方面较控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身体自尊方面,实验组的各项维度指标均明显高于控制组,且P<0.01,说明差异非常显著,这与体育舞蹈自身项目特点有关。3.实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与身体自尊各维度水平与实验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身体自尊变化明显(P<0.01)。说明体育舞蹈作为公体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练习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自尊水平。4.通过15周的实验检验,实验组和控制组体育课程内容均可以改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但在一些维度上体育舞蹈则显现出其自身的优势,尤其是对身体自尊的影响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