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超广角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测临床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的:运用超广角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研究临床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CDR)的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纳入30名无临床视网膜体征的糖尿病患者共55只眼。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五眼位12 mm×12 mm OCTA扫描(1个中心注视眼位和4个周边注视眼位)以构成超广角OCTA拼图。在超广角图像中,中央区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广角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测临床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的:运用超广角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研究临床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CDR)的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纳入30名无临床视网膜体征的糖尿病患者共55只眼。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五眼位12 mm×12 mm OCTA扫描(1个中心注视眼位和4个周边注视眼位)以构成超广角OCTA拼图。在超广角图像中,中央区对应为使用中心注视获得的原始中心图像,而剩余区域即为周边区。统计不同区域出现的无灌注区(NPA)、微血管扭曲扩张以及新生血管(NV)等病灶,并统计糖尿病相关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超广角OCTA在32只眼(58.2%)中检测到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周边区的NPA检出率稍高于中央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周边区出现的微血管扭曲扩张则显著多于中央区(P=0.024)。周边区及全区出现的病变类型的数量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所有P<0.001)。结论:超广角OCTA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成像方法,可用于检测临床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眼中的血管改变以揭示其视网膜微血管异常。此外,这些改变与全身情况相关。第二部分:广角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定量评估临床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改变目的:使用广角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CDR)眼中视网膜微循环的改变。方法:前瞻性横断面对照研究。PCDR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接受标准眼科检查,并使用广角OCTA行12mm×12 mm扫描以测量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及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管密度(VD)。两组也进行常规3mm×3mm OCTA扫描以分析内层视网膜的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非圆指数和中心凹密度(FD-300)。结果:本研究纳入了来自25位糖尿病患者的50只PCDR患眼和来自25位健康对照组的50只眼。两组之间在浅层VD或FAZ面积、周长、非圆指数、FD-300等FAZ参数均未发现显著差异(所有P>0.05)。PCDR患眼的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区、环区1-6、环区1-9、环区1-12、环区3-9、环区3-12、环区6-9和环区6-12等区域的颞侧深层V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P<0.05)。两组之间的亚区0-3的深层VD和旁中心凹深层的平均、下侧及鼻侧VD也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中PCDR的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可能始于后极部颞侧的深层毛细血管丛,这些改变可以通过广角OCTA早期发现。第三部分: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金标准和眼底彩照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人工智能筛查模型初步研究目的:初步构建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厚度图为金标准,根据单张非立体眼底彩照识别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人工智能(AI)筛查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糖尿病患者共507例眼底彩照及其对应的OCT视网膜厚度图,划分训练集(294例)、验证集(116例)与测试集(97例)。使用对应OCT视网膜厚度图作为眼底彩照中DME诊断和分级的金标准。分别采用一步法整图识别以及改进的一步法黄斑识别、两步法整图识别方法,训练EfficientnetB3Pruned模型根据单张眼底彩照识别DME。并根据测试集分别评估AI模型与三名眼底主治医师对DME的检测效能。结果:无DME、中心凹未受累的DME(Nci-DME)及中心凹受累的DME(ci-DME)三分类总体结果中,一步法整图模型的准确度及Cohen’s kappa值高于一步法黄斑模型及两步法整图模型(准确度:0.66比0.59、0.60,Cohen’s kappa值:0.47比0.39、0.40),其准确度、平均F1及Cohen’s kappa值也优于三位医生的平均水平(准确度:0.66 比 0.58,平均 F1:0.68 比 0.61,Cohen’s kappa 值:0.47 比0.34)。而在进行各个二分类判定时,一步法整图识别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F1及Cohen’s kappa值均不低于三位医生的平均水平。结论:基于OCT金标准和眼底彩照的DME-AI筛查模型可以有效识别单张非立体眼底彩照中的DME,其检测效能不差于眼底专业主治医师。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致多系统器官损伤的自身免疫病,其特点是体内大量自身抗体和持续慢性炎症的存在。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人体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参与包括SLE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报道的SLE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研究样本量较小、检测精确度较低且多数未排除药物干预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克服
研究背景及目的: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如何早期发现肿瘤、预测患者预后以及监测复发转移等一直是各中心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免疫炎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引起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血清免疫炎症相关蛋白复合物(Serum immunoinflammation-related protein complexes,IIRPCs)在提示肿瘤发生发展方面具有潜在价值,且与疾病进展相关,但目前尚无
[目的]全血样本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样本用以总HIV-1 DNA水平的评估;探索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HIV-1急性期感染者总HIV-1 DNA的影响;探索cART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对HIV-1慢性期感染者免疫重建不全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在我院艾滋病免疫功能低下门诊随访的急性期患者27例,根据cART方案分为三联组,四联组,四联+雷公藤组。急性期加用雷
第一部分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背景与目的:遗传因素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UC5B基因位点rs35705950的非风险等位基因与免疫异常及IPF的进展有关。然而,在中国IPF人群中,基因组外显子区域的罕见变异尚未被系统分析。本研究旨在提高对中国IPF人群遗传变异位点及其功能的理解,并评估rs35705950非风险等位基因是否与免疫通路相关基因罕见变异富集相关。方法:纳
第一部分:法洛四联症的当代治疗模式——一项中国单中心横断面研究背景及目的:法洛四联症(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治疗发展已经超过70年。目前报道的TOF治疗相关研究多基于国外数据,缺少中国TOF大队列数据。本研究旨在描述2012-2017年中国单中心TOF治疗趋势及早期结果。研究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0-18岁在2012-2017年期间主要诊断为TOF的患者;最终共有
[研究背景]以糖脂代谢异常为核心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全人类的公共健康问题,寻找预警标志物及干预靶点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衰老、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与糖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衰老、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指标对糖脂代谢异常的预测作用的人群研究较少,结果不一致,且缺乏中国人群的研究证据。不同个体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及对干预的反应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代谢性疾病风险分层及个体化管理对患者临床结局的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代谢性疾病,其中90%以上的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的微生物群落在T2DM发病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目前降糖药物种类多样,但二甲双胍仍被各大指南推荐为T2DM患者的首选治疗,多项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发挥降糖作用的关键在于消化道。近年已有部分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探究了二
第一部分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硬化症的基因组学研究目的: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皮肤增厚、纤维化和免疫应答为特征的系统性罕见自身免疫病。SSc的发病机制仍然难以捉摸,但普遍认为遗传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中国汉族人群SSc进行了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1)采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汉族人群SSc患者342例和健康对照694例进行了研究,分析遗传易
背景肺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20%,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耐药是临床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顺铂在肺癌的临床化疗与综合治疗的铂类抗癌药物中居领先地位,因此,探讨顺铂耐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对提高肺癌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肺癌对顺铂耐药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报道较多的是肿瘤干细胞假说,肿瘤细胞干性增强可能是导致治疗失败和复发的潜在机制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干细
第一部分低频NOTCH3基因变异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性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既往研究多认为NOTCH3基因上具有一定特点(可导致表皮生长因子样重复序列中半胱氨酸残基数目改变)的变异方可导致遗传性脑小血管病CADASIL。但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及基于西方人群的一些研究,均提示NOTCH3上其他低频变异可能也与脑小血管病相关,NOTCH3低频变异在脑小血管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对NOTCH3基因低频变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