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隔震支座是隔震结构中关键部位,既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又要在地震中消耗结构振动能量,因此,对隔震支座变形进行快速、精确地测量十分重要,而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价格昂贵且安装维护复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地发展,基于视觉的测量方法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已有的基于视觉的结构位移测量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隔震支座在地震时的位移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隔震支座动态位移测量方法,无需追踪相机位姿,采用消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震支座是隔震结构中关键部位,既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又要在地震中消耗结构振动能量,因此,对隔震支座变形进行快速、精确地测量十分重要,而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价格昂贵且安装维护复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地发展,基于视觉的测量方法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已有的基于视觉的结构位移测量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隔震支座在地震时的位移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隔震支座动态位移测量方法,无需追踪相机位姿,采用消费级相机,对隔震支座的动态位移进行测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地震时隔震支座的视觉测量特点,即地震时相机与隔震支座均会发生运动,且不便追踪相机位姿,提出一种无需额外跟踪相机运动的隔震支座动态位移测量方法。首先,沿结构水平两个正交方向,分别设置相机和标靶,且相机光轴与标靶平面相互垂直,采用比例因子法对各时刻的各相机进行标定;其次,对标靶进行自动识别与定位,获取标靶在图像中的形心坐标和半径;最后,使用隔震支座上、下连接板处标靶的相对位移,确定隔震支座的动态位移。(2)针对测量环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识别的标靶识别与追踪方法。结合HSV色彩空间、图像预处理、Canny边缘检测和Hough圆检测等图像处理技术,对标靶的圆心坐标和半径进行识别,实现隔震支座的动态位移测量。通过拍摄一个LRB500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过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相机运动还是固定,该方法得到的隔震支座水平位移时程与位移计得到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相机运动比相机固定时测量误差要大,但与位移计的测量结果相比,水平和竖向位移峰值的绝对误差均小于1mm,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隔震支座长期荷载及地震作用下的位移监测。(3)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标靶识别与追踪方法,通过训练一个YOLOv5目标检测模型自动识别和定位标靶,再对YOLOv5的目标框放大并对目标框内的图像进行特征识别和提取,二次精确定位标靶,实现隔震支座的动态位移测量。仍通过拍摄一个LRB500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过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基于图像特征识别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得到的支座水平位移时程曲线与位移计结果在各时刻的误差均小于1%,水平向位移峰值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为0.924mm,竖向位移峰值的绝对误差最大值为0.23mm。与基于图像特征识别的测量结果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测量方法得到的水平位移峰值的误差率要更小,竖向位移峰值误差降低了0.461mm,误差率降低了54%。说明基于深度学习的测量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可以在无需追踪相机位姿的情况下,完成隔震支座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测量。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湿陷性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湿陷性黄土强度低、稳定性差,为了消除减弱湿陷性黄土给道路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通常在路面基层中加入二灰(石灰-粉煤灰)等稳定材料来改善基层的力学性能。二灰稳定黄土强度高、稳定性好,被广泛应用于三、四级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中,但其力学性能的系统化研究开展较少。为此,本文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扫描电镜试验研究石灰粉煤灰稳定黄土基层
经过近代的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悬挂结构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因其独特的建筑造型、新奇的设计理念和良好的减震性能,受到了工程师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种发展趋势和设计理念,本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层悬挂楼盖结构体系,在主结构的混凝土柱上设置钢制多功能连接件,使用吊索或吊杆,一端穿过连接件上的预留孔,另一端与楼盖上预留悬挂点铰接,将每层楼盖分别悬挂。为进一步研究该悬挂结构体系的减震机理,以及结构在不同
<正>美工区是教师开展美术活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核心区域。然而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美工区的空间环境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呢?我园根据课程游戏化精神,精心设计、合理规划美工区的环创,在原有区域布局的基础上,将美工区划分为感知欣赏区、操作表达区、作品陈列区、材料投放区和未完成区五大个性化美术活动区,给予幼儿自主安排、调整活动空间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创作中“沉浸式”地
随着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振兴东北战略的不断深入,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黑龙江、吉林等冻土地区需要拥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其中工程建设是发展经济的首要前提。在这些冻土区域内,民用建筑、铁路、公路以及地铁的建设数量与日俱增。然而,冻土地区的工程建设、运营和维护始终面临着冻胀引起的一系列病害,如何有效抑制或减缓土体冻胀成为工程建设的关键难题之一。因此需要对土体冻胀的治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论文采用
黄土滑坡是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诱发因素与灌溉、冻融等息息相关,其中以甘肃黑方台最为典型。该类型滑坡危害巨大,对当地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过去的研究更多关注灌溉型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稳定性评价和预警。近年来通过对滑坡灾害类型与数量的调查统计,发现黑方台斜坡滑移面上冻结期出现的滑坡数量较多。因此,亟需深入认识冻结期黄土滑坡的影响因素,以期为黑方台斜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本
在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全面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并保障能源安全,5G面向商业(To Business,ToB)定制网可为电力通信网络提供更加灵活以及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结合5G通信技术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的特点,分析了5G技术在电网业务运行过程中带来的提升,讨论了5G网络切片安全隔离方案,并着重从无线网、承载网、核心网端到端组网角度分析5G网络切片在电力系统中的网络部署方案
多年冻土路基水热变化是影响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宽幅路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路基蓄热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但对于受沥青路面结构水-热特性影响下的路基水分场变化研究较少。寒旱区土体水分受上覆工程构筑物密闭性影响,水汽上升过程受阻而聚集在覆盖层下的现象称为“锅盖效应”。“锅盖效应”广泛存在于季节冻土区且极易诱发工程病害,为深入研究多年冻土地区路基“锅盖效应”的形成情况,本文通过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轻质大跨度的桥梁结构和高柔纤细的建筑结构不断涌现,这类结构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高强材料的应用,降低了结构本身的自振频率和阻尼,使得这类结构在外界激励作用下极其容易达到共振,使得结构发生较大的动力响应,进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对这类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日益广泛的关注。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电涡流TMD)作为一种吸振装置,对结构的振动具有
改善工程材料性能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改良基体材料的配合比,并混杂掺入钢纤维和聚乙烯醇(PVA)纤维,致力于得到高强度、高韧性、抗弯性能好的PVA-钢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VA-Steel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PVA-钢HyFRCC),主要研究内容为:(1)为确定最优纤维混杂比例,设计10组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