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分析结直肠癌病人线粒体DNA(mtDNA)单倍体型分布同正常人的差异,以期从分子水平揭示线粒体遗传学背景对该疾病的影响,并评估mtDNA单倍体型对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影响作用。
2.分析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线粒体DNA多态性(mtSNPs)与结直肠癌,乳腺癌,以及甲状腺癌的关系,评估mtSNPs对某些癌症的患病风险作用是否普遍存在于各类癌症中。
方法:
1.根据病理诊断结果,选取温州汉族人群中108例结直肠癌病人,104例乳腺癌病人,99例甲状腺癌病人以及相对应的125,114,138例年龄,种族,地域匹配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该正常对照人群已排除各类线粒体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可能。
2.提取所有癌症病人以及正常人群全血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扩增结直肠癌病人及正常人群的D-loop,ND3,ND4L区,直接测序后与剑桥参考序列(revised Cambridge Refenence sequence,rCRS)比较并分析多态性。对于部分通过上述三个区域仍然无法确定单倍体型的样本,对此类样本进一步进行单倍体型特征位点的酶切鉴定分类。
3.对乳腺癌,甲状腺癌的ND3及ND4L区进行直接序列测定,通过与rCRS比较并分析序列多态性。
4.借助统计学方法,结合各类病人临床资料分析结直肠癌mtDNA单倍体型和mtSNPs与正常人群的差异以及乳腺癌,甲状腺癌ND3,ND4L区mtSNPs与正常人群的差异。
结果:
1.建立一个正常对照单倍体型基因库,在该正常人群单体型基因库中,共计发现70个单倍体型。表明中国南部地区线粒体单倍体型较复杂,符合已有的关于中国南方人群迁移,融合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复杂事件。经计算,该正常人群遗传变异度值为h=0.9781,人群单倍体型偶合概率为p=0.026725,即群体中随机选择的两个人具有相同单倍体型的概率为0.026725。
2.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线粒体单倍体型同正常人群具有极强的吻合度,组间各单倍体型的逻辑回归p值均大于0.5。两组间的mtSNPs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3.乳腺癌病人同正常人群mtSNPs比较显示,两组间A10398G位点的p值为0.061,在α=0.1水平有统计学意义。C10400T位点的p值(p=0.04<0.05)在α=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10400T多态性位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联。
结论:
1.通过精确的单倍体型分析后,发现结直肠癌病人中不存在mtDNA单倍体型或mtSNPs(D-loop+ND3+ND4L)位点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的易感因子,且病例一对照组间单倍体型的构成极其类似。提示中国南方人群mtDNA单倍体型或mtSNPs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由于环境等因素可能与mtDNA单倍体型或mtSNPs协同作用后而使群体产生患结直肠癌的风险,mtDNA单倍体型或mtSNP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仍需要在不同人群或地域中得到进一步的确认。
2.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的(ND3+ND4L)mtSNPs中,10398位点多态性并不是癌症的危险因子或保护因子,仅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呈微弱相关(0.05≤p=0.061≤0.1),且与已有的乳腺癌相关研究结论相反,这表明该多态位点虽然已被提示与多种疾病相关,但我们的研究中认为其与癌症的关系并不如以往的研究那样密切,只能说明代表大多数单倍体型M的A10398G多态性位点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微弱的相关性。同时我们发现含有C10400T位点的人群,也就是单倍体型M人群相对于单倍体型N人群具有更高的患乳腺癌的风险(p=0.04≤0.05),而与其它癌症的发病风险无关,进一步提示单倍体型M可以作为乳腺癌发生的易感因子。按照Wallace D.C.的假设,该结果可能是由于人群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其他相关的遗传背景差异造成的。